【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高考內容改革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對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直接影響高校人才選拔與培養質量。9月15日,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海波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十年來,高考命題不斷完善考試內容,創新考查形式,豐富評價手段,強化保障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孫海波表示,“為國選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高考命題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不斷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把考查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不斷完善人才選拔標準和方式方法,服務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改革。這一特點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選才效度,考查關鍵能力。孫海波說,高考注重考查支撐學生未來長遠發展和適應社會進步要求的能力,有效鑒別學生發展潛質。通過優化考查內容、豐富呈現方式、創新設問角度等途徑,突出對關鍵能力的考查,讓善于獨立思考、認知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
二是注重學用結合,創設真實情境。高考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等創設情境,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把課本知識與“具體真實的世界”聯系起來,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養。
三是突出思維品質,強調開放靈活。高考持續優化試卷結構,創設新的題型,從材料信息的豐富性、試題要素的靈活性、解題路徑的多樣性等方面增強試題開放性,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備考中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如新高考英語推出讀后續寫題型,將“閱讀”與“寫作”深度結合,深入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孫海波表示,媒體評論高考開放性靈活試題的增加,體現了鮮明的綜合素養考查導向,而中學也反映,高考命題反套路、反對背素材,材料來源于生活,接地氣,死記硬背、機械刷題、題海戰術難以發揮作用。
“我們也深切認識到,我國高考有自身鮮明的特點,是超大規模、極高利害性的考試,高考內容改革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進一步深化高考內容改革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孫海波最后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