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孔德淇 郭冬冬
電網連接供給與需求兩側,是電力系統的核心樞紐,在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其中,利用市場化方式引導電力用戶主動錯峰、避峰,既可以促進電力電量的供需平衡,也能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靈活性。
(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南方電網廣東惠州供電局(以下簡稱“惠州供電局”)以綜合能源服務為抓手,積極推動用戶側儲能,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示范項目,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推動電網綠色高效、柔性開放、數字賦能,助力惠州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
變革服務理念推廣節能技術
十多米高的大型蓄冷水罐,佇立在廣東省惠州市藍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微電子”)的宿舍樓后,通過長長的管道與生產車間相連,和蓄冷水槽、蓄冷水泵、放冷水泵等共同組成了中央空調水蓄冷節能改造系統。
“這像是一個大型充電寶,空調主機晚上12點開始蓄冷,直到早上8點,白天用電高峰時段,再使用蓄藏的低溫冷凍水提供給空調制冷。”該公司工藝技術部電氣工程師張仁森說。
近年來,隨著移動電源管理等業務逐步推開,藍微電子用電量也逐年攀升,2022年預計用電7000萬千瓦時。今年6月,水蓄冷項目正式投入使用,通過充分利用峰谷電價差,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省約112萬元電費支出。
據了解,該項目約定合作期為10年,藍微電子提供閑置場地,綜合能源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維護和保養,每年的節能效益由雙方共享。
“這樣的綜合能源項目合作模式,正是我們深入推進服務理念變革的成果體現。”惠州供電局產業辦公室考核監督及綜合管理專責鐘世青說。
為全面服務制造業能源消費方式變革,藍微電子所在地惠州仲愷供電局全力打造“店小二”服務,主動做好企業跟蹤對接,提供經濟用電、能耗分析等專屬服務,定期調整用能優化方案,及時開通并網綠色通道,讓企業節能效益實現最大化。
在水蓄冷項目中,廣東惠電投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綜合能源公司)還研發出新型環形布水器,將冷量存儲時長提升了約37%,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如今,嘗到甜頭的藍微電子,計劃繼續聯合綜合能源公司建設水蓄冷項目二期,并利用屋頂安裝光伏發電,不僅更加綠色環保,也能進一步節能增效。
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
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提出,推進綜合能源服務,統籌用戶電、熱、冷、氣等用能需求,實現多種能源互補運行,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惠州供電局早謀劃、早布局、早行動,通過強化政企合作機制,努力形成推進綜合能源服務的強大合力。
今年初,在惠州仲愷供電局的持續推動下,惠州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出臺《建設綜合能源服務及數字能源管理示范區工作方案(2022—2025年)》,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內,超四成工業項目將配備“光伏+儲能”,公共道路鋪設智慧多功能燈桿,源網荷儲一體化的管理理念正在這里生根發芽。
在惠陽鎮隆鎮,惠州惠陽供電局與綜合能源公司攜手為惠州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具有競爭力的一攬子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成功打造廣東首個“立體多元鏈式”示范點。“結合企業用能特點和實際需求,我們為該公司構建起集‘空壓機+儲能+充電樁+設備代維+體驗廳+電動汽車+光伏’于一體的能源綜合體,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綜合能源公司工程部主管李超說。
據介紹,從2019年至今,惠州供電局依托現代供電服務體系和前中后臺協同工作機制,已累計為30余家企業提供鏈式綜合能源服務。未來,“分布式光伏+”“能效+”等多元鏈式能源項目將逐步落地見效,為企業用能提供“一站式”服務,助力惠州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
關鍵詞: 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