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9月7日,《中國—東盟視聽國際傳播十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2022中國—東盟視聽傳播論壇現場發布。
2022中國—東盟視聽傳播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報告》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撰寫,通過梳理中國—東盟雙方視聽傳播十年來的成果,分析視聽節目傳播的現狀特點和發展需求,預測研判中國—東盟視聽國際傳播發展趨勢,全面展現“非凡十年”。
《報告》指出,2012年以來,中國與東盟在視聽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多層次機制,搭建了多元化平臺,形成了以廣西為樞紐,以中國—東盟視聽周和瀾湄電視周為支點,10+1多國共同推動,中國—東盟視聽傳媒機構廣泛參與,數千部作品雙向傳播的交流合作新格局,雙方視聽節目雙向傳播日益廣泛深入,為促進雙方民眾相知、相親、相融,推動建立中國—東盟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顯示,中國是東盟視聽節目重要海外市場。10年來,中國—東盟視聽節目貿易規模持續增長,雙方視聽節目交易時長總計為6.5萬小時,占中國全球節目國際交易總時長的10%;雙方視聽節目貿易額達到1.77億美元,占中國視聽節目貿易總額的6%。其中,影視劇以總時長占比89.66%,成為東盟對中國出口節目類型中的第一位。此外,視聽新媒體平臺引進東盟內容數量不斷攀升,成為第一大播放平臺。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起,東盟已成為中國從亞洲進口視聽節目的第二大來源地。
《報告》顯示,東盟是中國節目第一大國際市場,中國全品類節目在東盟多元平臺傳播。十年間,中國節目出口東盟總額占中國出口全球總金額的13.13%,時長累計5.61萬小時,其中,電視劇出口東盟總額7322.8萬美元,占中國電視劇出口總額的17.49%,排名第一。據課題組不完全統計,出口東盟的電視劇中,當代劇十年出口數量達514部,占對東盟發行電視劇總量的52.45%,是中國電視劇出口最多的劇集類型。新媒體平臺快速成為主要傳播渠道,截至2022年8月,芒果國際App、騰訊WeTV、愛奇藝國際App三家平臺共上線節目1130部。中國視聽節目在東盟傳播平臺呈現多元化、國際化、多國平臺交叉傳播態勢。
《報告》指出,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來,雙方視聽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呈現出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特點,交流合作機制和平臺日益完善。中國與東盟圍繞重大外交活動、重要時間節點,積極打造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并逐漸向機制化、常態化、品牌化發展。如2019年9月創設的“中國—東盟電視周”,是商務部、中宣部、廣電總局等五部門聯合認定的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已經連續舉辦四屆,并于今年正式更名為“中國—東盟視聽周”,成為中國—東盟視聽產業合作主平臺,品牌效應初顯。
《報告》對中國—東盟視聽交流合作提出展望,一要從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戰略全局上進一步深化認識,穩步擴大視聽貿易雙向開放和國際傳播,為區域內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注入更大新動力;二要把握國際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統籌推進,將國際傳播的資源和力量向網絡視聽主陣地傾斜,順應“未來電視”發展趨勢,創新傳播思維、傳播模式,以算法推薦技術賦能,助力區域化、差異化、分眾化精準傳播;三要堅持內容為王,加強內容合作,提高節目質量,提升內容產品在區域內的競爭力;四要加快推進中國—東盟視聽國際傳播視聽節目生產制作、傳播、消費、運營的數字化進程,推進技術與標準合作,實現各參與主體的共享共贏;五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多元交流合作機制與平臺,加強視聽傳媒人員交流培訓,建立健全雙方視聽企業共建共享交流合作網絡,提高集約化和協同化水平,以更有效的組織方式推動視聽國際傳播高質量發展;六要加強與中國—東盟經貿開放合作的協同并進,推動平臺與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共建共享、共生共融的國際傳播新格局、新生態,以文化的力量更好服務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 國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