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牛津大學的一項大規模的基因分析研究表明,飲酒導致端粒縮短,從而直接加速衰老。這項研究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
酒精可以為人們帶來快樂,同時也對健康產生一定影響。研究表明,酒精會永久性地損害DNA,直接導致癌癥,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和早發性癡呆癥,并可以將大腦縮小到相當于10歲的年齡。現在,這項新研究發現了更多的證據表明,飲酒可加速生物衰老。
端粒是重復的DNA序列,在染色體頂端形成“保護帽”。每次細胞分裂時,“垃圾”序列的一部分就會丟失,導致端粒磨損縮短。這會使有用的DNA受損,進而導致細胞停止分裂,并帶來許多衰老的生物學跡象。因此,端粒長度經常被當作衰老的生物標志物。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英國生物庫項目的24.5萬多人的數據,檢查了酒精攝入量和端粒長度之間的關系。按性別劃分參與者。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57歲,其中大多數是目前的飲酒者,只有3%的人報告說從未飲過酒。
研究發現,高酒精攝入量與端粒縮短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每周飲用17個單位的酒精(相當于5大杯葡萄酒)的人具有“較老”的DNA,其端粒收縮是由酒精引起的。其他60%的人喝了不到17個單位的酒,他們的DNA沒有受損。
每周飲用32個單位酒精的人(約11杯葡萄酒)相比每周飲用10個單位酒精的人來說,端粒縮短,相當于衰老大約3歲。同樣,每周飲酒超過29個酒精單位(約10大杯葡萄酒)的人相比每周飲酒少于6個單位(約2杯葡萄酒)的人來說,端粒縮短,相當于衰老大約1—2歲。
研究尤其提醒每周飲酒超過17個單位的人,需要適度減少酒精攝入量,否則端粒會受到損害。
盡管結果不是決定性的,但研究小組表示,證據是強有力的。首先,這種影響只在當前飲酒者中發現,在從未飲酒或已經停止飲酒的參與者中沒有發現。磁共振分析還強調了一個最有影響力的特定基因AD1HB,它在酒精代謝中起作用。
“這些發現支持了酒精,尤其是過量酒精會直接影響端粒長度的說法。”研究人員說,“端粒縮短被認為是可能導致一些嚴重的與年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阿爾茨海默病。我們的結果為尋求減少過量酒精有害影響的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了另一條信息。此外,酒精的劑量也很重要,即使減少飲酒也可能對身體有益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