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7月28日,第五屆全國科技智庫論壇在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重科院”)召開,會上,首次發布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競爭力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5-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競爭力持續增長。
(資料圖片)
第五屆全國科技智庫論壇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全國地方科技智庫聯盟主辦、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和重慶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聯合承辦。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50多家科技智庫單位、高校院所、企業和社會智庫機構的專家、學者100余人參加論壇,會上,部分與會專家分別圍繞數字技術發展、科技強國建設、西部科學城建設、激光產業創新發展等主題作了主旨演講;在2個分論壇環節,14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技智庫研究學者圍繞“‘十四五’時期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趨勢”和“‘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戰略”2個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
報告發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創新競爭力區域分布圖。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競爭力排名》由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和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共同研發,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內的四川省15個市,重慶市27個區(縣)以及開州、云陽全域,共44個創新單元進行創新競爭力評價。
報告構建了包括5項一級指標、15項二級指標和34項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從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產出競爭力、創新可持續競爭力等五個方面評價各創新單元的創新發展基礎和能力現狀。
報告顯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競爭力持續增長。綜合創新競爭力指數從2015年的60.57提高到2020年的60.89、增長0.32。
報告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競爭力呈現明顯的空間分異。從其“雙圈兩翼”空間布局來看,各片區綜合創新競爭力呈現明顯差異。圍繞成都組成的成都都市圈形成綜合創新競爭力高值連片區域,川南-渝西片區表現出較強的發展潛力,重慶都市圈的綜合創新競爭力增長較緩慢,川東北-渝東北的創新競爭力整體水平較弱。
報告顯示,在四川綜合創新競爭力梯度布局中,成都為第一梯隊,綿陽為第二梯隊,南充、德陽、宜賓、達州、瀘州、樂山為第三梯隊,自貢、廣安、眉山、遂寧、內江為第四梯隊,資陽、雅安為第五梯隊。其中,成都的綜合創新競爭力遙遙領先于其余創新單元,盡顯其極核特征;綿陽次之,這與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密不可分。
報告顯示,在重慶綜合創新競爭力梯度布局中,渝北和江北為第一梯隊,渝中、九龍坡、沙坪壩為第二梯隊,南岸、江津、北碚、巴南、永川、涪陵、璧山、萬州為第三梯隊,合川、長壽、綦江、開州、大渡口、銅梁、榮昌、潼南、大足為第四梯隊,梁平、忠縣、云陽、南川、豐都、墊江、黔江為第五梯隊。其中,渝北和江北基于良好的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綜合創新競爭力持續位居前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