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天際線是城市特有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和建設成就的縮影。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留住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韻、生態味是惠及廣大市民的民心工程。7月27日,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決定》(簡稱《決定》),并于即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嚴定中介紹,此次審議通過的《決定》共15條,明確了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總體要求、重點區域范圍、政府職責,明確了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應當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內容,并從城市設計、建筑設計方面加強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和打造獨具特色的近海天際線景觀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決定》明確提出,城市核心區、中心地區、新城新區,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周邊,重要河道兩岸及近海開敞空間,以及對城市風貌和景觀有重要影響的其他區域,都應當納入天際線管控范圍。
對于管控方面,《決定》明確從城市設計、建筑設計方面加強重點區域天際線的管控。城市設計應當統籌重點區域建筑布局,對建筑空間形態進行整體管控,注重結合地形高差和周邊環境,水平方向形成錯落有致、統一協調、有節奏、有韻律的天際線變化,進深方向形成重點突出、層次豐富、視線通透、色彩適度變化的效果。建筑設計應當強化對建筑高度、面寬、體量和形體的控制,加強對建筑立面、建筑屋頂等的一體化設計,促進新老建筑體量、風格、色彩協調,形成有層次、有變化的色彩搭配,增強景觀資源的可達性、可視性。
天津作為沿海城市,此次《決定》特別明確了打造獨具特色的近海天際線景觀。加強海岸線規劃管控,建設通達海岸、系統互聯、人可親近的近海開敞空間,鼓勵通過錯層、退臺等方式豐富沿海區域建筑層次和造型,形成碧海、藍天、城市相互映襯的天際線景觀。
此外,《決定》還明確了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其他具體措施。一是明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擅自拆改、增建建筑物、構筑物,擅自改變原有的立面、色彩和形狀,破壞天際線景觀。二是戶外廣告、商業牌匾、景觀照明等設置應當與建筑風格、立面形式以及城市風貌相協調。三是建設工程圍網、圍擋、架空管線等臨時設施應當規范設置,強化施工現場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維護城市良好形象。
為了確保《決定》落地見效,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天津市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規劃導則》(以下簡稱《導則》)。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勇表示,天際線導則作為一個專項導則推出,并由立法進行約束和監督在天津乃至全國都是第一次政策性嘗試和創新。為落實好《決定》立法要求,立足于國土空間各層級規劃,《導則》在自成體系的同時也和其他各專項規劃、導則、管理文件一起共同形成了城市風貌方面的規劃管控大系統。
《導則》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基因,通過總體、片區、建筑單體三個層面,對津城核心區、濱城核心區、雙城綠色屏障區、近郊片區、遠郊片區、薊州山前區、城市公共中心、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城市公園、重要河道兩岸及近海等開敞空間的整體空間形態、建筑布局、視線通廊等方面提出具體管控要求。通過塑造連續的建筑界面和豐富的空間層次,推動“枕山面海、濱河聯湖”的整體空間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蘊進一步形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