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楊宇航
陽春四月,走進西藏林芝市波密縣藏天麻產業基地,一片五彩繽紛的“花?!庇梢粔K塊不同顏色的小標牌組成,標牌之下孕育著有“神草”之稱的波密藏天麻。4月26日上午,科技特派員、基地技術負責人仇全雷正在給農牧民指導天麻種植技術,細致講解菌棒培養方法,仇全雷向記者介紹:“基地土壤肥沃、氣候濕潤涼爽,適宜規?;N植天麻等林下中藥材,目前推廣的‘公司+科研+專業合作社+種植戶’的產業鏈模式,由企業提供菌種、天麻種源、銷售和技術等服務,當地農牧民種植戶只需負責天麻林下野生撫育環節,破解農牧民面臨的技術缺乏及市場風險。”
波密縣藏天麻產業在“科特派”團隊的帶領下,在該縣成為一個紅紅火火的優勢產業。
東西部協作,發展西藏鄉村特色經濟
沿318國道至西藏“冰川之鄉”林芝波密縣,一路風光旖旎。藍天之下,遠處山巒頭裹銀帕,近處綠野綿延。得益于優美自然景觀,波密又被外界冠以“高原氧吧”“綠海明珠”之稱。
野生藏天麻具有平肝益氣、祛風通絡的功效,有著廣闊的市場。在專注于天麻培育多年的西南大學農學博士仇全雷看來,這里是一片難得的凈土。
2020年年初,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波密工作組組長、廣州市援藏工作組組長、波密縣委常務副書記鄒勇剛,從云南昭通成功引進了天麻種植專家仇全雷博士團隊進藏發展。2020年5月,由仇全雷負責的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波密縣扎木鎮東若村成立,從考察到簽約僅用35天,成為當時招商用時“最短”、簽約落地“最快”、投資金額“最多”的農業援藏產業項目。
自對口支援波密以來,廣東援藏波密工作組致力于變“輸血式”援藏為“造血式”援藏,除藏天麻外,還因地制宜發展了藏香豬、羊肚菌等特色農業產業,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不斷增強波密縣發展內生動力。
鄒勇剛表示:實踐證明,東西部協作,優化東西部資源配置,促進共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科技支撐,夯實林下特色產業根基
企業落地波密縣后,加工集約化和標準化建設短板、科技支撐力量缺乏、產業融合與創新水平不夠等問題,曾一度制約著“波密天麻”產業的發展。2020年5月以來,在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的支持下,多次組織區內外行業專家對波密天麻產業發展“把脈問診”,提出了明確發展定位(育種、菌種、鮮品和干品集散、產地加工)、做好資源整合、培育龍頭企業和天麻產業聯合體、加強良種繁育、完善產業鏈條、打造地域名品牌、推動三產融合、引進精深加工等建議。
“作為科技管理部門,服務成果轉化,落地是關鍵。把農業科技真正帶給農民,才能讓農業科技由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專家農民面對面、創新轉化一條線。”西藏自治區科技廳成果轉化處李家豐處長對此深有體會。
一年間,占地600余平方米的波密天麻野生種質資源活體圃建起來了,自治區科技廳派來的科技特派員協助收集保護波密縣野生天麻種質資源200多份。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專家來了,選育出多個波密天麻優良種源,開發出波密天麻林下野生撫育種植技術和良種繁育技術,編寫了波密天麻林下野生撫育種植技術標準,科技的加持為保證波密天麻優良品質、提升波密天麻產品質量提供保障,為波密天麻品種本地化奠定良種基礎。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成果轉化處李家豐表示:“‘波密天麻’作為波密縣重點發展的林下特色經濟產業,科技創新和集成示范應用,及‘公司+科研+市場+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戶’的產業鏈模式的注入,讓波密走上了發展藏域特色產業的發展之路,科技要素成為該地區解決‘三農’問題、促進鄉村振興的典范?!?/p>
創新驅動,攜手農牧民推動產業壯大
2020年以來,仇全雷攜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在當地撫育野生藏天麻500多畝,其中林下野生撫育10萬塘,育種2.3萬塘,帶動周邊6個村種植示范點。按每公斤藏天麻售價360元,產值預計超過3000萬元。
在農戶自愿的前提下,當地已開展天麻野生撫育“田間課堂”45班次,培訓285人次,扶持8戶專業戶發展為合作社帶頭人。
如今,該企業周邊30戶、200余位村民通過與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萬元。產業經營主體由“公司經營”轉變為“合作共贏”,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形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林下經濟產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