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攜手為保護地球投資”,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百事集團和贈與亞洲攜手發起的“百事無廢公眾教育”項目的“無廢知識”第一課今天開課了。
“無廢知識”第一課是“百事無廢公眾教育項目”中“無廢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面向北京、杭州等70多所中小學開啟“無廢知識”第一課,通過專家講座、學生主題演講、教師現場授課等多元化形式,向學校發出倡議,號召師生關注垃圾減量和資源循環利用,共同踐行無廢理念。
圖:70多所中小學開啟“無廢知識”第一課
作為“百事無廢公眾教育項目”的重要成果,《無廢校園指標體系》也在本次活動中頒布。該指標體系是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組織專家團隊在調研和研討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組織管理、環境保護、環境教育、環境文化、社會影響等多個因素而制定,包括五個一級指標和多個二級指標,是“無廢校園”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希望在未來能夠推廣至全國范圍,支持全國建設“無廢校園”。
圖: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徐琳瑜教授頒布《無廢校園指標體系》
“無廢校園”并不是沒有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廢棄物能夠全部綜合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校園管理理念,旨在最終實現校園內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終極目標。在校師生在校園內的實踐探索逐步擴展到家庭、社會,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無廢知識”第一課的課堂分享了很多簡便易行的案例,比如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的同學們在以圖書漂流為載體,在調查基礎上,倡導在班級中開設圖書角,倡導圖書循環利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開展節水、節紙、光盤行動、廢物不廢等活動;人大附中附屬實驗小學用環保戲劇,激發同學們開展校園調查的熱情;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趙溪老師以“適可而紙——校園用紙減量微講座”,助力打造“無廢校園”;北京市級骨干教師劉華老師現場帶領鄉村的孩子們,將身邊的廢棄物變成科學實驗的器材與道具等。
圖:北京市級骨干教師劉華老師現場授課
圖:在活動現場,孩子記錄筆記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指出,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目標之一是“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早在2020年11月,百事公司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共同啟動“百事無廢公眾教育項目”,捐贈資金由贈與亞洲負責管理。項目旨在通過建立試點以及在全國范圍內傳播“無廢”理念和知識,以學校為平臺,通過學生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區、社區帶動社會,傳播“無廢”新理念,助力中國“無廢城市”建設。
據悉,在過去的一年里,項目除了“無廢校園”指標體系,還結合中小學課程編制無廢課程和讀本,如《無廢生活從我做起》讀本、《塑料瓶的妙用》課程等,正在開發無廢小程序,公眾可在小程序中計算自己的生活碳足跡、學習無廢生活案例等。項目還計劃在未來兩年里,走進全國50所學校推廣“無廢校園”試點。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表示,“無廢城市”建設是加快構建綠色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舉措,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切實行動。學校是傳播“無廢”理念和實踐的重要平臺。
圖: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致辭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房志也表示,隨著“無廢城市”建設助力生態環境社會治理理念的提出,以及近期工作的部署,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在環境治理方面發揮橋梁作用,在“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做出了積極嘗試?!盁o廢校園”作為“無廢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無廢城市”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圖: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房志致辭
百事公司大中華區集團事務部副總裁張詠清說,2016年,百事公司旗下食品工廠的固體廢棄物總回收利用率就超過99.7%。同時,還將“包裝無廢”設立為企業的環保愿景,通過減量、回收、重塑的方法減少、消除塑料廢棄物。希望能和學生們一起,在國家“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增強節約、環保和生態意識,倡導節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文中圖片均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