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疫情期間,醫學領域的國際線上交流增多,醫學領域的學術論文等也加速更新。如何更準確地獲得有效信息,提高交流效率?
4月20日,新譯大講堂首場活動舉辦,來自醫學翻譯領域的業內專家就“機器翻譯助力醫療翻譯高質量發展”等問題開展研討。
“醫學英語術語龐雜、一詞多義現象廣泛,英漢構詞存在不少差異甚至會發生誤解,因此機器翻譯系統在建設語言語料庫時應格外注意。”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醫學語言文化系醫學英語教研室副主任李俊表示。
當下很多翻譯引擎都構建了語料庫,包括通用領域庫、專業領域庫等。生物醫藥的語料庫一般隸屬于專業領域庫。
李俊建議,生物醫藥囊括的范圍較為廣泛,若要提高翻譯的準確度,應進行細分,例如制藥行業、衛生政策領域、醫學史領域等,如果能夠分別建庫將能夠凸顯機器翻譯的優勢。
李俊認為,在醫學翻譯中,要確保醫學術語準確和一致性,幾乎離不開翻譯平臺和術語庫。機器翻譯在翻譯中不僅提高效率,而且也發揮著提高一致性的作用,譯者應掌握機器翻譯技術,善于利用技術。
“2017年以來,在大規模數據和GPU算力的支持下,機器翻譯系統的質量和性能穩步提升,多模態機器翻譯技術也在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并以新的方式廣泛地應用到新場景中。”作為機器翻譯的技術研發方,新譯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田亮表示,不同客戶對智能翻譯都有著準確性、及時性、安全性的需求,需要以先進的多模態機器翻譯技術為依托,在大規模數據存儲計算領域的積累上持續創新。
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機器翻譯技術及應用新趨勢,指出機器翻譯技術當前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特別是醫療健康、出版傳媒、航天航空、國際工程等垂直領域對高質量機器翻譯的需求與日俱增。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機器翻譯可以助推醫療翻譯高質量發展。部分專家和業內人士闡述了當前機器翻譯在醫療領域的實踐,對其產生的降本增效功能作了案例介紹,并對機器翻譯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交流。
據介紹,新譯大講堂由國家首批語言服務出口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譯科技所屬的智庫新譯研究院發起,聯合有關政府部門、中國翻譯協會、國內外高校、智庫和企業,邀請主管領導、權威知名專家和學者等,以授課和學術討論等形式,追蹤全球翻譯技術前沿,全球語言服務行業動態及發展趨勢,向社會普及翻譯技術的學術交流平臺。新譯研究院將與北京大學、澳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以及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翻譯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建構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課程體系,并在相關應用領域全面推廣機翻技術,旨在搭建機器翻譯和語言服務行業前沿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加強業界與學界的溝通、交流、合作,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服務國家語言戰略,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推動機器翻譯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及國際標準形成,助推語言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由會議主辦方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