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3月以來,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涌。為妥善解決區域封控狀態下市民群眾就醫配藥的燃眉之急,上海市奉賢區防控指揮部迅速部署,探索沖破封控桎梏的“三輛車”模式,即通過跨區通道“直通車”、區內流動“送藥車”和“送醫車”,架起一條條生命綠色通道。
全區封控管理,給需要跨區進行血透、放化療、產檢等特殊群體和急重癥患者帶來了困擾。針對這些情況,奉賢區暢通跨區通道“直通車”,架起生命綠色通道。
封控區域管理服務協調專班協商公安局、衛建委等部門,統一跨區就診證明格式,通過街鎮專車、家屬自駕車、警車等形式,積極協調公安部門,開通跨區渠道,保障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統計顯示,截至4月16日,奉賢全區共為1207人提供跨區就醫交通保障服務。
不只跨區,還有118輛專車在奉賢區域內穿梭,連起配藥生命線。奉賢區開通區內流動“送藥車”,各街鎮均配備了10到20余名不等的志愿者開展代配藥服務,志愿者每天駕駛車輛,為居民平均每天代配藥1萬多單,占全區門診量的80%以上。在奔波中,醫療保障專班的成員們能夠根據一種藥物羅列出同一特性的好幾種藥品,對哪里能購買到哪些藥品種類也了解得一清二楚。
金海街道金水璟苑居民瞿女士的媽媽患有糖尿病和腎衰竭,每天要吃很多藥。得知街道有代配藥的服務后,對于是否配得到那么多藥,她還是有些擔心。“后來他們把藥給我媽媽送上來的時候,我非常激動,因為我知道這些藥不是一家醫院能配得齊的,非常感謝他們。” 瞿女士說。
與此同時,奉賢區內的連鎖藥店人和堂、康君閣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在政府引導下,將全區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分別明確聯系人、安排4輛專用車輛,提供流動送藥服務至村居和小區門口,方便患者、志愿者購藥,減輕了區內公共醫療資源的負擔。截至目前,兩家藥店已通過送藥專車完成配藥5989單。
疫情期間,90歲以上高齡老人、長期癱瘓在床的病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人群的就醫需求同樣不能忽視。為此,奉賢區開設區內流動“送醫車”,為“沉默少數”送去關愛。
為了做到就醫保障“一個不落”,奉賢區封控區域管理服務協調專班對接區級醫院、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家庭醫生服務網絡作用,對上述人群全面排摸匯總。經逐一聯系溝通發現,區內4847名“沉默少數”群體中,有1421人有就醫需求。為此,奉賢區衛健委指定20余名醫生,同時保障送醫車輛,制發專用車標。于是,流動“送醫車”將醫生們載到病人家中。
王老伯患有前列腺增生癥,家庭醫生姜偉祖上門為其更換導尿管;91歲的徐阿婆患有糖尿病,家庭醫生潘海霞則上門為她監測血糖、指導用藥,并為她宣教慢性病防治知識。
科技日報記者從奉賢區封控區域管理服務協調專班獲悉,目前,奉賢區已為1660人次提供了就醫服務,補上了封控期間就醫保障的一塊拼圖。其中,家庭醫生為83人提供換導尿管、消毒器具等上門服務,配藥指導1467人次,線上健康指導110人次。
關鍵詞: 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