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通訊員 趙迎 黃育北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天津市第二十八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儀式及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項目同時在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啟動,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整合資源,科學防癌”。
早篩+早診治是提高癌癥患者生存率最有效途徑
2022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新發約406.4萬惡性腫瘤病例,241.35萬因惡性腫瘤死亡的病例。也就是說,我國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被診斷為新發癌癥,平均每分鐘有7人確診。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
“早篩+早診治是提高癌癥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徑。”天津市抗癌協會理事長、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院長郝繼輝院長強調,癌癥的早期幾乎沒有癥狀,在臨床上,很多患者等到已經出現了明顯癥狀再去醫院就診,這時候疾病往往已經處于中晚期階段。加強早篩早診治能及時發現早期癌癥甚至是癌前病變,極大提高癌癥患者的治愈率和五年生存率。
通過采取有效措施,系統地開展腫瘤防控工作,可以預防40%的惡性腫瘤發生,并使1/3的腫瘤發現于早期階段并得到治愈。
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項目啟動
在此次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同時啟動了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項目。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項目旨在降低天津市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四種常見惡性腫瘤負擔,提高居民防癌意識。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陳可欣教授介紹,我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肺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常見惡性腫瘤是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的重要死亡原因。開展常見惡性腫瘤早診早治,提高早診率,降低死亡率,是我國癌癥防控工作的關鍵措施。
今年,天津市將繼續在市內6區開展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項目,預期為6500名40-74歲常住居民提供免費綜合風險評估及社區初篩,包括:胸片檢查、肝臟超聲檢查、乳腺超聲檢查(僅限女性)、幽門螺桿菌C14檢測和血液乙肝表面抗原檢測,對初篩檢查結果為陽性的居民分類提供肺部低劑量CT、乳腺X線及乳腺超聲(僅限女性)、腹部超聲、上消化道內鏡等免費的復查。不同于往年篩查流程,今年項目再次升級“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系統”。系統上線后,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或點擊網址登錄在線篩查系統,完成系統注冊和問卷調查后,即可獲取個體化健康防癌建議。隨后,所有完成在線問卷調查的居民均可在線提交社區初篩申請,并后續通過系統進行初篩結果查詢、高危復查申請、復查結果查詢等。為避免高風險居民錯過社區初篩或高危復查機會,系統將會在社區醫生安排好初篩時間、復查醫生安排好復查時間后,通過短信提醒居民登錄系統查看相應時間安排。系統建設讓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路,將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據介紹,天津市自2017年起,在部分區試點開展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項目,2020年起將河西區部分街道納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截至2021年,已為超過15萬居民提供了20萬人次常見惡性腫瘤風險評估及高危人群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