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楊宇航
日前,西藏自治區農科院選育出的“藏青20”“藏青17”“藏青3000”3個青稞品種成功獲國家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登記。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研究員唐亞偉告訴記者,以科技創新引領青稞選育水平取得突破性進展,促進青稞產業的提質增效,對促進西藏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在青稞新品系選育上的突破,僅是西藏自治區加強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2021年以來,自治區農牧科學院以服務全區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同步發力,全力開展農牧科技創新工作,累計推廣青稞新品系“13-5171-7”輻射面積達3萬畝、示范油菜品種(系)11個7813畝;牽頭培育的藏西北白絨山羊新品種和主導發現的查吾拉牦牛、阿旺綿羊、色瓦綿羊、霍爾巴綿羊、崗巴綿羊遺傳資源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和鑒定;集成示范崗巴羊本品種選育與高效養殖技術,人均增收2365元。研發出青稞低升糖指數面包和面條、青稞餅干、靈芝片、手掌參速溶粉、蜂花粉含片等產品,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同時,免費發放常見病疫苗和驅蟲藥等獸醫藥品、牛羊育肥飼料10余噸。向項目實施點群眾免費發放青稞、馬鈴薯等種子,有機肥60噸、樹木種苗8萬余株,助力農牧民群眾增產增收。
今年,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將以服務全區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同步發力,全力開展農牧科技創新工作,用心用情支撐農牧業高質高效、農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