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于瑤 科技日報記者 楊侖
春天本是萬物生發的時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吉林人民的生產生活節奏。
3天退熱率為96%、6天出院率均達到69%……在事關人民生命安全的大考中,長春中醫藥大學充分發揮自身醫療救治優勢,積極參與吉林戰“疫”工作,在這次抗疫大考中彰顯中醫力量。
100%覆蓋顯療效
疫情就是命令。長春中醫藥大學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共派出400余名醫護人員接管長春通源方艙醫院、九臺區中醫院方艙醫院、北湖奧體公園方艙醫院等三所方艙醫院的中醫救治工作;派出100多名護士助力社區開展全民核酸檢測;選派多位專家分赴琿春、吉林、長春等地指導中醫藥預防干預和臨床治療。全省在院治療的確診病例中藥使用率達100%。
“我們針對輕型、普通型,采用分層用藥,重癥一人一方、一人一策。”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中心呼吸科主任仕麗介紹,病人服用中藥后,1天退熱率為72%,3天退熱率為96%。癥狀消失的病人,從用藥后第4天開始檢測,按照間隔24小時的連續2次核酸檢測陰性為出院標準,6天出院率均達到69%以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目前無轉重及危重型患者。對出院居家隔離患者,繼續給予3天中藥,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復陽。
在此次疫情的醫療救治中,吉林省中醫藥系統第一時間參與新冠肺炎防控及醫療救治,同時在每個集中隔離點配備了中醫醫師指導用藥,同時開展面向全省的培訓,并通過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建立微信群等途徑,指導中藥使用和宣傳中醫預防方法。
3月27日,該校支援的吉林省首個中醫院獨立接管的方艙醫院——北湖奧體中心籃球館方艙醫院首批176名患者出院。
醫療隊堅持貫徹中醫理念,創建了在吉林省疫情防控中醫專家組組長、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冷向陽教授親自指導下,結合武漢雷神山方艙醫院抗疫實戰經驗和長春中醫藥大學的學科建設優勢,立足于長春市實際,創建形成的彰顯中醫藥獨特優勢和特色的中醫藥抗疫“方艙經驗”。實施“早中醫藥漫灌治療、早中醫情志疏導、早健康管理康復指導”的“三早做法”,打出了“方艙模式”組合拳。
未病先防顯優勢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的精髓理論之一。從疫情之初,長春中醫藥大學首先在校內開始應用中藥預防治療,取得了很好預防效果。
在臨床醫療救治過程中,長春中醫藥大學醫療隊結合武漢、舒蘭、通化、長春等地抗疫經驗以及本次奧密克戎毒株傳播特點,根據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按照“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要求,堅持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干預、全面覆蓋,出臺了《長春中醫藥大學寒濕疫(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感染)防治方案(第六版)》,為改善相應人群寒濕狀態、提高免疫力、減少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提供了中醫策略。
針對目前工地、市場以及基層抗疫人員感染多發、高校人員密集易感染等問題,基于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的原則,根據不同人群及個人不同狀態分類預防,第一類人群是集中或居家隔離的密接、次密接及封控區內的人員。分別選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的寒濕疫方、解肌宣肺除疫方。
第二類人群是重點人群,包括醫療人員、檢測人員、保供人員、下沉干部、社區工作者、返校學生、建筑工人等人員。根據接觸感染風險,應用解肌宣肺除疫方、除濕防疫代茶飲。第三類社區一般人群,給予除濕防疫代茶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長中醫人將繼續書寫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連續奮戰,持續發力,為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貢獻中醫力量。
關鍵詞: 長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