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鑫 宮 鑫 劉浩杰 科技日報記者 張 強
近日,南京湯山腹地鐵翼飛旋,陸軍第72集團軍某集訓班正在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以下簡稱南京校區)野外訓練中心進行基地化訓練。
“雄鷹,雄鷹,十點方向,‘敵機動指揮組’,地面激光準備完畢,可以打擊”,接收到這個命令后,武裝直升機飛行員羅瑞很快鎖定目標,一發“導彈”呼嘯而出,戰術引導員迅速啟動照射,目標被成功“摧毀”。
去年初,陸軍第72集團軍與南京校區針對常態化開展聯合辦學、聯合研究、聯合施訓,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訓練就是兩家單位近期組織3個班次聯教聯訓的場景之一。
為加快發展新型作戰力量急需的緊缺專業、全面提高部隊訓練水平和院校為戰育人的能力,這兩家單位堅持以作戰需求牽引人才需求,構建了戰教耦合的聯合育人格局。
聯教聯訓期間,該集團軍炮兵指揮軍官集訓班來到南京校區,認真聆聽了戰術教研室教授尤新生的“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炮兵營作戰運用”精品課。參訓的某連政治指導員曹君杰在課后討論時說:“尤教授把炮兵營戰術講得通俗易懂,解決了我平時訓練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這堂課對我來說很解渴很管用。”
歷來注重實踐化教學的南京校區,在這次聯教聯訓中聚焦部隊作戰訓練實踐、部隊轉型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組織炮兵專業70余名學員到該集團軍小特專業集訓班學習新裝備、帶兵藝術和戰法訓法。學員莊志偉感慨:“部隊的戰士訓練有素、技能過硬、作風頑強,讓我佩服。畢業任職在即,我必須爭分奪秒練強指揮能力、練好戰斗本領、練硬戰斗作風,確保第一任職取得‘開門紅’。”
聯教聯訓中,南京校區的教員們也深入到第72集團軍集訓隊,與部隊官兵同吃同住同攻關,搭建起“教為戰研為戰”直通車。
在與官兵一起圍繞某型雷達裝備訓法、戰法創新深入交流時,南京校區氣象和雷達教研室主任張忠傳將最新研制成功的某型雷達模擬訓練系統帶到集訓班,官兵使用后進步明顯,為部隊全面展開教學組訓打下了良好基礎。“這套系統可為炮兵雷達分隊提供近似實戰的演訓環境,支持炮兵對不同類型雷達的戰斗準備、戰斗實施全流程演練與考核。”張忠傳說。
南京校區教學科研處領導介紹,雙方自去年初開展戰略合作以來,10多個創新課題成果、戰法在演訓中得到實踐檢驗,多種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得以改進提升,近千名學員、戰士的素質得到大幅拓展。這種合作模式既有效助推了部隊戰斗力提升,也提高了院校人才供給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