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鄭家云 余家超
3月25日,湖北恩施州科技局聯合宣恩縣科經局組織農業科技服務團走進宣恩縣椿木營鄉村莊社區,訪農戶、串大棚,指導種植大戶對名貴藥材和道地中藥材做好種植管護和病蟲防控,以實際行動踐行“科技服務為民辦實事”。
當天,科技服務團來到椿木營鄉白果坪村的宣恩縣恒一藥材專業合作社竹節人參小苗種植基地,講解小苗栽培技術。
今年初,該基地將19.5畝蔬菜地改建為藥材種植大棚。恩施州、縣科技部門對接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專家跟進,在育苗關鍵時期現場指導。目前,該基地大膽嘗試了竹節人參直播育苗,新優品種試種。
據介紹,旱苗栽培的竹節人參不僅成活率高、病害少、還適合管護,經濟效益明顯優于常規栽培。新優品種已經進入管護期,生長良好,深受藥商喜愛。
受訪者供圖
在長槽村3組的祥春家庭農場,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中藥材病蟲害防控專家唐濤團隊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該農場種有100余畝華重樓、白三七、毛慈菇等名貴藥材,今年春因遭遇連續雨水天氣,藥苗發育緩慢。針對該情況,唐濤建議,小苗在發育期間遇不良天氣,必須采取有效的保溫防病措施;現在雖然部分小苗還未出土,但必須保護好嫩苗,均勻撒水,培養長勢,每月開展1次病蟲防治。全園病蟲害情況即將發生,務必在3月底徹底再清1次園,降低病蟲基數。
在椿木營鄉長槽村酉水源家庭家場的海螺山竹節人參產業示范園,恩施州科技局特派員、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副研究員郭曉亮,現場分析如何利用園區現有土地栽培藥材,針對土地地塊的條件,推薦合理易種,同時適宜觀光的竹節人參新品種與栽培方法。
據介紹,今年以來,恩施州科技部門開展“科技服務為民辦實事”相關活動數十次,服務區域覆蓋恩施州所有藥材生產縣(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