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通訊員 吳曉斌
“呼叫急救中心!呼叫急救中心!MU2343航班上有一名女性旅客即將分娩,請立即安排急救人員及車輛前往機位診治。”3月23日,玉樹飛往西寧的航班即將著陸,懷孕32周的乘客扎西女士突然羊水破裂,出現臨產癥狀,急需送醫進行分娩。青海機場公司接到通知后立即啟動醫療救護應急機制,機場急救、地面保障、安檢護衛等部門通力合作。最終,在機場救護車“臨時產房”內,機場急救值班醫護人員為產婦成功分娩,母女平安無恙。
收到消息第一時間,機場急救值班醫生胡文璐與護士魏寧毅立刻提起急救箱向機坪飛奔而去,同時邊跑邊聯系離機場最近的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們,危急情況下,晚一分鐘產婦和胎兒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客梯車停穩后,艙門緩緩打開,胡文璐與魏寧毅沖上航班,在跟機組溝通了解情況后得知,扎西女士與家人乘坐航班從玉樹來到西寧,原計劃前往青海省紅十字醫院檢查待產。胡文璐立即聯系安檢護衛部和地面保障部工作人員,一起將扎西女士抬至機場救護車。
登上救護車,在征得扎西女士和家人的同意后,胡文璐決定剪開衣物進行進一步檢查。
但真實情況遠比胡文璐想象的復雜得多,此時,胎兒的胎臀已經部分娩出。臀位屬于常見的異常胎位之一,臀位分娩對胎兒的危險性較大,容易發生臍帶脫垂、后出頭困難等情況。如果處理不當,胎兒隨時可能因為供氧不足窒息在產婦腹內。
情況危急,胡文璐立即掏出產包,準備好藥棉、紗布、紙巾,做好消毒措施后,動手開始接生。由于救護車條件有限,扎西女士疼痛難忍,不自覺地側身翻滾,胡文璐耐心安撫,教她調整呼吸吐納并監測脈搏跳動頻率。魏寧毅為其擦拭汗水,隨時觀察生產情況。不久后胎兒順利娩出,隨后胡文璐進行斷臍處理,同時為保證嬰兒呼吸順暢,用紗布對嬰兒的口腔和鼻腔進行清理,聽到響亮哭聲,她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嬰兒雖然生出來了,但胎盤還留在產婦的肚子里,如果路上發生大出血會非常危險,一路上我們提心吊膽。”胡文璐回憶著。
生產結束,駕駛員王志剛一路疾馳向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駛去。14時35分,醫護人員已做好準備。為減少搬動給產婦帶來的影響,醫院使用機場的擔架將產婦推進婦產科,胡文璐與魏寧毅也一直守在產房內,直到得知母女完全平安才離開。
從接到求助到抵達醫院,全程僅用了17分鐘。
胡文璐說:“我參加工作8年了,接受過紅十字救護培訓,平時大多是為旅客處理包扎、換藥等狀況,也為旅客做過一些心肺復蘇的緊急救治。但為旅客接生還是第一次,真的非常緊張,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生命至上!身為一名母親,又學習過緊急救護,很清楚生產流程,一步一步按救護應急處置流程完成了接生。”
扎西女士的丈夫說:“寶寶3斤6兩重,屬于早產兒,目前已經轉移至青海省兒童醫院,各項體征正常,多虧了青海機場工作人員熱心為妻子和孩子忙前忙后,照顧得很周到。在送往醫院救治的問題上,工作人員充分尊重我們夫妻意見,派車護送,真的非常感謝機場的工作人員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