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孫曉宇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日迎來候鳥遷徙大軍,數百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這里起舞。為促進其種群恢復,工作人員為回遷的東方白鸛建造了100個“新家”。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長朱寶光告訴記者,每年3月中下旬是候鳥遷徙高峰期,今年年初,在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的支持下,保護區新建了100個永久性鐵制三腳架人工招引巢。相較此前的木制巢穴,鐵制巢穴具有牢固性強、耐腐爛、壽命長等優點,招引成功率更高。此后,保護區將逐步推進木制巢穴的更新替換工作。
圖為木制三腳架人工招引巢。(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東方白鸛有“鳥界國寶”“鳥類大熊貓”之稱。當前,世界上東方白鸛的兩大主要繁殖區分別是黑龍江流域的三江平原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三江平原腹地,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稱號,是東方白鸛等珍稀瀕危鳥類的重要繁殖棲息地。保護區面積21835公頃,純濕地面積占50%至60%。近年來,由于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據了解,搭建人工巢穴進行招引,是繁殖區東方白鸛種群恢復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之一。通過為東方白鸛提供人工巢穴,使其找到適宜的繁殖地,對該物種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永久性鐵制三腳架人工招引巢。(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1993年,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實施人工筑巢招引東方白鸛保護工程。截至2021年,保護區共搭建人工招引巢289個,繁育東方白鸛雛鳥1748只,其中僅2021年,就成功招引了81對東方白鸛繁殖,繁育雛鳥247只。加上100個新建巢穴,保護區內東方白鸛人工招引巢已達389個。
為保障候鳥在保護區經停期間的安全和順利遷徙,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派人員對保護區及周邊進行嚴密巡護,適時開展投食救助及宣傳教育等工作,嚴厲打擊濫捕亂獵候鳥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