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王朝榮 田梗
“今天,收到學校要培訓核酸檢測采樣志愿者的通知,我們紛紛做好隨時上場的準備,奔赴一線,抗擊疫情,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3月17日上午,一封摁有34枚紅手印的請愿書被遞交到了濱州醫學院(以下簡稱濱醫)老師們的手中,請戰的是該校研究生黨支部學生黨員。本輪疫情來勢洶洶,當看到身邊老師們連續、超負荷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時,他們深受觸動,第一時間請戰投身到學校組織的核酸檢測培訓中,更希望將自身臨床實踐技能與核酸檢測技術有機結合,為戰疫出一份力。
學生黨員請愿書
據山東省衛健委消息,3月19日0時至24時,濱州醫學院所在的濱州、煙臺兩地分別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5例、2例。目前,經過前期科學有效處置,山東多數地方疫情形勢已趨于穩定,社會傳播風險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社會傳播風險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的背后,精準抗疫志愿服務工作功不可沒。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日前,在濱州醫學院首批請戰的同學們當中,已經有13名拿到培訓合格證同學參與到了校園核酸檢測采樣和相關志愿服務工作中去。
沖到一線,抗疫戰場也是“成長課堂”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醫學院校,濱醫如何有所作為?”這是濱州醫學院黨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此次疫情,校園是抗疫主戰場之一,醫護人員更是抗疫主力軍。濱醫黨委認為,作為一所醫學院校,要當仁不讓地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將“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落在行動中。
經過緊急會商,該校決定面向全校4128名醫學類本科專業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展核酸檢測采樣培訓,切實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能力。
“每搶先一步,就意味著離勝利更近一步。”這是濱醫的抗疫理念。該校黨委鼓勵大家在培訓中實戰練兵,在練兵中感悟仁心、踐行妙術,將抗疫戰場當作真正的“成長課堂”,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人才培養雙提升。
科學防控,抗疫之要貴在精準
醫術之妙貴在精準,如何讓抗疫志愿服務更加精準?
據了解,濱醫在短時間內即打造出一套標準化方案。該校從兩校區和42個教學基地抽調100余名有抗疫實戰經驗的醫護人員和醫學檢驗專家,組建本次核酸檢測采樣培訓師隊伍,精心制作了案例版教程:穿脫防護服、做咽拭子鼻拭子的標準化培訓視頻、PPT和流程圖,及時上傳到中國大學慕課學校云平臺,采用雨課堂對學生進行了三期線上培訓,確保所有的培訓質量標準統一化,精細化。
為讓學生準確快速領會要義,該校教務部門及時開展線上知識小問答和線上問卷調查等,將核酸檢測采樣流程、穿戴防護服等需要掌握的重點步驟和關鍵要素進行可視化、易懂化,便于參訓學生快速、準確掌握操作流程,為提高核酸檢測準確率、疫情防控篩查工作的科學性及精準性提供保障。
利用雨課堂進行核酸采樣線上培訓
嚴格準入,山東首家核測需持證上崗高校
核酸檢測采樣要求實現持證上崗,參與培訓的學生均需通過理論測試和實踐測試,取得合格證后才有資格根據學校統一安排上崗工作。據了解,濱州醫學院是山東省首家采取上述做法的高校。
截至3月19日11時,該校已有4128名參訓學生通過線上理論考核,3246名學生取得濱州醫學院核酸檢測采樣培訓合格證,其中,煙臺、濱州兩校區696人,42個教學基地2550人。目前,培訓合格學生正在分批次參與到該校和各教學基地的核酸檢測工作中。
因疫情防控需要,學生處于封控狀態。為最大化保證培訓效果,該校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多樣化培訓方式。線上理論培訓包括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集中學習通過雨課堂開展,并利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建設1學時在線異步培訓課程,同時設置15道自測題,供學生自主學習和考核使用。線下實操培訓在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下開展,分別在煙臺校區、濱州校區以及各教學基地同步進行。
取得合格證的學生志愿者參加學校全員核酸檢測采樣。
積極參與,抗疫實踐就是最生動的思政教材
“一部抗疫史就是最生動的思政教材。”這是濱醫上上下下一致的理念。
該校適時倡導教師將相關培訓內容融入正在開設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實現核酸檢測采樣知識、醫學人文精神和醫學思政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有機統一,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統一。
據了解,該校在臨床醫學專業《急救醫學》《診斷學》、護理學專業《基礎護理學》、中醫學專業《外科學》的授課中,均將抗疫精神及核酸檢測的相關內容融入其中,拓寬學生視野,讓醫學生在成長、成才中主動關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在疫情大考中進行鮮活的思政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了職業責任感,傳承“仁心妙術”的醫者情懷。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