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重視睡眠健康納入主要行動目標。3月17日,由中國睡眠研究會、慕思集團聯(lián)合主辦的2022“3.21”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發(fā)布會暨大型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辦。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副部長廖紅、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黃志力、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處長包晗、慕思集團總裁姚吉慶、人民網副總裁孫海峰、北京體育大學副院長洪平、中國睡眠研究會副理事長時杰、中國睡眠研究會常務理事呂云輝教授、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郭兮恒教授、中國睡眠研究會秘書長左和鳴出席發(fā)布會。
在發(fā)布會上,黃志力向社會發(fā)布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是:“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廖紅說,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中國睡眠研究會以提高國民健康為己任,連續(xù)20年開展世界睡眠日主題宣傳,為提高公眾科學知識水平、傳播健康睡眠知識做出了不懈努力。姚吉慶說,慕思集團與中國睡眠研究會聯(lián)手連續(xù)十年發(fā)布睡眠白皮書,旨在提高健康睡眠在公眾心目中的意識,喚起全社會的重視。
呂云輝教授對今年的“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的主題進行了解讀。呂云輝說,健康睡眠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但在2017年世界睡眠日,對6萬人(10歲到45歲)調查顯示,有76%的人入睡困難,11%的人不能一覺睡到天亮而中途不醒來。睡眠對保護人的身體健康與維護人的正常心理活動極其重要。良好的睡眠具有補充人體能量,增強自身抵抗力,促進人體正常代謝和生長發(fā)育,使身體和精神得到充分休息等功能。今年的“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主題,也是為了呼吁大眾重視科學睡眠,重視睡眠健康。
2022年中國睡眠研究會繼續(xù)聯(lián)手慕思集團推出了《2022中國健康睡眠調查白皮書》, 本調查報告主要通過抽樣調查獲得原始數據,問卷通過問卷星發(fā)放,人民網科普通過微信推送,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院數據分析團隊進行田野調查與數據分析。調查對象覆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港澳臺地區(qū)。回收問卷1.1萬余份,最終確定9082個有效樣本。調查對象包括未成年(中小學生)、企業(yè)白領、大學生、機關事業(yè)單位、專業(yè)人士、自由職業(yè)和個體經營者、農業(yè)和工業(yè)生產者、家庭主婦、服務人員、離退休人員及其他。
郭兮恒教授說,白皮書從不同角度呈現國人睡眠現狀、睡眠認知、睡眠需求,以及不同地域、年齡、性別、收入和職業(yè)人群的睡眠情況。
調查顯示,近3/4的人曾有睡眠困擾,入睡困難成為頭號問題。手機成為睡眠殺手,近七成晚睡與之相關。近一半人有午休習慣,床和桌子是午休最火選擇,沙發(fā)成為第三選擇,客廳成為“第二臥室”。一線城市的人入睡時間最晚,二線以下城市睡得最早,平均睡眠時長超7.1小時。
從工作與睡眠看,人民警察睡得最不充足,睡不好的高達58%。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者、個體經營者睡得最多最香,達57%,但是作息不規(guī)律的占比達52%。56%的司機在睡不好時白天會沒精神、注意力難集中。39%的企事業(yè)單位從業(yè)人群表示睡不好時工作效率低。57%的教師會在睡前花一小時以上的時間用于教務教學工作。69%的醫(yī)生早上七點前起床,其中睡眠不足6小時占49%。
從睡眠趨勢看,中國人的起居生活已基本回歸正常。生活恢復忙碌,“夜貓子”比例銳減,相比宅家期間,凌晨入睡的人減少超20%,告別賴床,起床時間提前1小時,近30%的人宅家期間會睡到9點后,而現在該比例減少至16.6%,睡眠不足7小時的人群比例增加1/4,入睡時長普遍延長,睡眠較好人群減半。
從睡眠認知看,工作壓力是影響睡眠的最重要因素。身體健康問題對優(yōu)質睡眠的破壞力同樣不容小覷。70.6%的調研對象認為“良好的睡眠”有益健康,“不良睡眠有害健康”的觀念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
在會上,中國睡眠研究會副秘書長皮巍巍就中國睡眠研究會2021年的科普活動及2022年科普工作重點做了匯報。2021年,中國睡眠研究會在中國科協(xié)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科普宣傳活動。特別是自2019年啟動“健康中國·睡眠行”活動以來,已連續(xù)三年貫穿于該會全年的科普宣傳活動中。2022年,將以“健康中國 睡眠行”為平臺,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情況下,利用網絡、新媒體科普宣傳形式多樣化的特性,探索開展線上科普模式、線上線下聯(lián)合互動科普新模式等。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