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 張嘉宇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我的父親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名通信兵,為了作戰命令的順利下達,他用身體當作電話線,保證通聯時間長達三分鐘,壯烈犧牲……”近日,空降兵某旅主題教育現場,一名“特邀嘉賓”躍然屏上,年近花甲的援朝二級戰斗英雄牛保才之子牛貴堂的眼神中滿是堅毅,激動地講述著父親牛保才戰斗到最后一刻的壯烈場景,渾厚的嗓音中透露著深深的厚望。
“1952年10月,父親所在的上甘嶺左翼前沿陣地距敵陣地只有百余米,子彈和炮彈‘長’在了腦袋上,每天聽不到槍炮聲父親就非常不習慣。”牛貴堂一邊整理著牛保才的軍被一邊說道,“那時,父親負責的通信線路正好就在轟炸區,電話線被炸斷已是‘家常便飯’。但一想到耽誤通信聯絡,他就帶著通信班的戰士穿梭于敵人的火力網中,第一時間搶修線路。”
戰斗到激烈時刻,營指揮所通向一連的電話線又被炸斷了。沒多想,牛保才抓起纏滿電話線的線拐子,轉身躍出洞口,冒著鋪天蓋地的炮火前去查線。就在快到達一連指揮所時,牛保才的左腿不幸被炸斷,右手也被流彈打穿。
“倒地那一刻,父親意識到留給大部隊的時間不多了,便簡單包扎了傷口,循著線路繼續往前爬。”牛貴堂抹了抹眼角的淚花。
“后來呢?牛老英雄接通了電話線嗎?”官兵們瞪大眼睛關心道。
“后來呀,電線幾度從他右手滑出,但父親硬生生地用牙齒咬住。這個姿勢一定就是三分鐘,電流通過了他的身體,流向陣地的每個角落,可他卻再也沒有起來。”牛貴堂緩緩打開那本戰斗英雄證書,官兵們仿佛進入到一段塵封的戰斗歲月。
“教育要像備戰打仗一樣實打實,能走進官兵內心。”該旅領導說,為充分發揮紅色歷史和優質紅色資源作用,提升教育質效,他們通過深挖通信兵戰斗英雄牛保才事跡,主動與千里之外的山西省長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取得聯系,探訪慰問牛保才家屬并贈予錦旗。
由于疫情原因,他們采取視頻連線的方式,讓基層官兵與牛保才家屬們“面對面”,重溫牛保才的戰斗事跡,進一步讓官兵在教育中受鼓舞、受感動、受啟發,激發練兵備戰熱情。
隨后,該旅依據教育內容趁熱打鐵,組織“兵演兵,兵說兵”活動,深挖戰斗歷史、深度場景還原,一臺由基層官兵演繹的情景短劇《永不斷線的電波》問世,受到官兵好評。
情景短劇演出現場。羅健攝
“只有當一次牛保才,才能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大無畏精神。”走下舞臺,主演牛保才的某隊下士張澤鑫感慨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