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輝
嚴打不斷,但商標惡意搶注現象為何打而不絕?如何剎住這股歪風邪氣?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建議,加大對商標惡意搶注行為的打擊力度。這一政協提案引發網友共鳴。
大國重器“天眼”被煙草公司搶注為香煙商標,四川“三星堆”遺址變身為紡織企業的粗毛商標。近年來,“蹭熱點”式的商標惡意搶注現象,似乎越來越司空見慣了。從“雷神山”、“火神山”等戰疫熱詞,到“冰墩墩”“谷愛凌”等冬奧熱點,什么熱就搶注什么。即便“翻車”,似乎也不至于付出多大代價。投機的背后,是暗藏的利益鏈和念歪的生意經,但破壞的,是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不可否認,國家層面的重拳出擊,已經對商標惡意搶注現象造成震懾。隨著商標保護制度日趨完善,投機空間正被不斷壓縮。但從根本上杜絕商標惡意搶注現象,還必須進一步織密法治防護網,既要嚴打,也要嚴防。與其針對社會熱點采取運動式的嚴打模式,不如建立起長效的治理機制,把事前審查、事中打擊和事后懲戒結合起來,多方聯動,多措并舉,表里兼治。如此猛藥,才能去頑疾。
關鍵詞: 惡意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