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嫣 陳科
2月21日,據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截至21日12時,成都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3例,共劃定6個中風險地區、封控區6個、管控區6個、防范區5個,臨時封控區1個、臨時管控區1個。
6個中風險地區分別為:高新區長城馨苑小區、金牛區沙河·云景灣小區、天府新區龍河社區凱華麗景小區、天府新區華陽街道伏龍社區麗景苑小區、金堂縣生態水城瀾岸小區和溫江區麗晶公館小區。
目前,成都高新區長城馨苑小區及周邊區域實施封閉管理,開展核酸檢測。其中,在周邊低風險區域的核酸檢測中采取了10人一組的檢測方式。關于什么是10人一組分組檢測?其中有著怎樣的科學原理?2月21日,省內從事疾控工作的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什么是10人一組分組檢測?
在全員核酸檢測長長的隊伍中,每10人為一組,每一組只發放一個采樣管。這10個人的咽拭子樣本采集完畢之后,統一放到一個采樣管里面進行密封......這是成都市高新區中德英倫聯邦正進行的核酸檢測場景。
“如果從這個采樣管中檢測出來的結果是陰性,那就表明本次檢測結果10人都為陰性。如果從這個采樣管中檢測出來的結果是陽性,那就表明這10個人里至少有一個是陽性。這時就需要根據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將這10人送入相應留觀點進行隔離,并由專業人員分別對這10人進行單管復檢,最終確認這10個人當中到底哪一個是陽性。”疾控工作相關專家說,10人混檢只能對低風險人群或者環境進行采樣,此外還有5人混管,對于有接觸史或者隔離點的人員或者懷疑有接觸的都建議單管采樣。
10人一組分組檢測的優勢何在?
10人一組進行檢測,掃完大碼掃小碼,最后進行拭子取樣,幾秒鐘完事。從始至終,每一位受檢者都不需要報告其姓名和電話......這樣的分組檢測具有多篩查、早確診、減少傳播和節約社會資源的優點。
“這種方式減少了檢測人員工作量,能有效節約時間、提高效率,非常適合全員核酸檢測。”相關專家介紹,每10個樣本將歸為一組進行采樣,比如采100個單樣和10個10人混樣,混檢就能一次性檢測出10個人的結果,總耗時會低于100人單檢總耗時。
這是一個在疫情突發情況下十分高效的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確保在新冠疫情發生的初期,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和本地擴散風險。目前,我國基本上所有大規模的核酸檢測都采用這種分組檢測的方式。
10人一組分組檢測結果真的準確嗎?
不管是單檢還是混檢,整個流程都是相當復雜的,其結果更是準確可靠的,不會出現漏檢和錯檢等問題,從“樣品采集”到“結果查詢”,每一步都不容出錯。
“采樣、保存、轉運、接收、登記,接下來就是進入PCR實驗室進行樣品處理、核酸提取,然后就是上機擴增。”疾控工作相關專家表示,從樣品送入檢驗室到出結果,一個樣品的檢測就需要大約3到4小時。
首先,工作人員對受檢者進行咽拭子采集后,將樣品放進采集管里進行密封,并放入轉運箱。在嚴密保護下,樣品被“護送”到檢測實驗室并進行消毒后,由接收人員登記、核對。接下來,工作人員再根據待檢樣本數量配置好必備的試劑和輔助材料,精準配制和分裝反應體系,并進行樣本處理和核酸提取。提取完畢后,工作人員就要將提取好的核酸加入到配制好的擴增體系里,然后放入擴增儀器進行檢測,最終才能得到本次實驗的結果。這時工作人員再將核酸檢測結果上傳到電腦系統,受檢者就可以自主查詢結果了。
“新冠病毒的核酸是包裹在蛋白質內部的RNA,需要破壞其外部蛋白結構,找到病毒RNA以備檢測使用。在核酸提取過程中,一組檢測人員一天要擰開上萬個蓋子,吸取上萬個標本。”相關專家說,所以,等待核酸檢測的結果急不得。如果你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工作人員一定會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本人。
成都中德英倫聯邦內正在進行核酸檢測。李若嫣 攝
關鍵詞: 科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