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通訊員 婁健雄 賈鐵軍
2月17日17時40分,全列使用C70E-A車型貨車、編組55輛、滿載2744噸焦炭的86002次列車從七臺河站駛出,奔赴遼寧省靈山站。這是七臺河站使用該型號焦炭循環專列的第3次出發。
近年來,隨著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步伐加快,鐵路煤炭運量受到嚴重沖擊。與此同時,“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的煤化工企業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持下,產能明顯提升。目前,七臺河站管內有大中型煤化工企業8家,2021年發運焦炭446.6萬噸,占全站貨物發運總量的48.6%,焦炭運輸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如何吸引更多焦炭貨源,實現以焦炭彌補煤炭貨源減少目標,成為這個站破解運量瓶頸的關鍵一招。
焦炭屬于輕浮貨物,一直按實重計算費用,只有提高單車凈載重,才能增加運輸收益。通過前期充分的市場調研評估,他們發現,焦炭發貨企業雖零散,但到達站大多集中在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老邊、瓢兒屯、草市等方向。為了壓縮運輸時限,該站提出“化零為整”,開行統一到站的焦炭直達專列思路。
他們的想法得到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為配合專列開行,哈爾濱局集團公司調配了車廂高于常規C70型貨車300毫米的C70E-A型貨車400余輛,組成循環車組,不僅保證專列高質量開行,同時單車凈載重增加5噸左右。
使用C70E-A型貨車后,一輛車可多裝5噸焦炭,貨物運到時限壓縮近一半,每噸貨物減少二次裝卸等費用60元。以全列55輛計算,一列車就增加運力270多噸。
今年2月6日、8日兩天,七臺河站分別開行了33輛成組、56輛成列到站為草市和老邊的焦炭專列。通過匯總運到時效以及卸車站反饋情況,專列運輸比以往分散編組方式快了一倍,大幅壓縮運到時限,成組、成列試驗運行成功,“快跑”變成現實。
為提升運輸效率,該站還在持續優化取送車作業環節基礎上,研發“焦炭倉下裝車”模式,企業生產的焦炭直接由儲貨倉灌裝到敞車內,無需落地,不僅每噸可降低焦炭碎粉率,還可節省二次裝卸作業所需的人工、機械、損耗等費用近60元,加上即將以客車化模式開行焦炭貨物班列的特大利好,寶泰隆、隆鵬、吉偉等多家煤化工企業紛紛表達合作意向。
(哈鐵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