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紹全 鄧瑜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春運是什么?
對于旅客來說,春運是回家的暖心記憶;對于鐵路調度監測分析員來說,春運就是電腦屏幕前一行行的數據和一張張的站場平面圖。也許,1伏的電壓、1毫米的誤差,都可能會影響列車的安全正點。
春節假期剛過,務工流、探親流、學生流疊加,鐵路迎來出行高峰。2月14日凌晨2時30分,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昆明電務段調度指揮中心大廳內燈火通明。“蒙自北站軌道電路電特性超限報警,請注意查看……”突然,信號集中監測報警語音打破了凌晨的寂靜。
收到報警信息后,分析員曾清根據系統信息報警提示,快速定位報警設備源,并根據處置流程通知現場值班人員進行處理,將隱患消除于萌芽狀態。“無論何時,管內的哪條線路、哪個設備出現異常信息,我們都能第一時間追蹤到點,及時聯系現場職工查明原因,做好隱患排查整治。”曾清介紹道。
如果說鐵路信號是列車的“眼睛”,那么調度指揮中心則是保障設備安全的“最強大腦”,24小時不間斷運轉,確保列車安全、正點。
近年來,隨著云南鐵路網的不斷延伸,昆明局集團運營維管里程突破5000公里,云南已有12個州市通達鐵路。為提升對鐵路信號的總控指揮能力,昆明電務段調度指揮中心整合生產組織、作業監控、應急指揮、監測分析、自動預警等5個功能模塊,推出了5C智能系統,通過大數據傳輸,可實現對管內112個車站信號設備運行狀況的遠程監控、自動分析、自動報警,同時依靠智能人機交換界面輔助監測分析員快速判斷設備隱患源,讓信號專業的維護組織更加智能化、系統化、高效化。
調度指揮中心工程師曾永貴介紹“我們調度共有13名監測分析員,對管內信號設備設施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測,在5C系統的信息化加持下,可以足不出戶,第一時間掌握設備運行狀況。”監測分析員實行24小時7天倒班工作制,全年無休,他們各司其職,各守其位,實時監控和分析信號設備的基礎狀態,將報警信息與各類設備苗頭性、傾向性隱患問題相關聯,做到信號設備精準修、及時修。
設備維保的關鍵在預防,曾永貴說“通過智能系統,我們可以清楚、直觀地掌握管內各站場信號設備運用、施工過程、應急處置等狀態。特別是返程高峰期間,大量臨客列車開行,我們通過監測設備,讓設備維保、集中維修的時間效率利用最大化,最大程度保障列車運行時間的同時,守好信號設備安全。”為做好春運安全保障工作,調度指揮中心加大對信號設備運用情況和特性分析頻次,實時掌握設備運用狀態,充分運用5C智能系統,采取數據分析、視頻對比等措施,從設備質量入手,做好風險管控措施和設備超前防控。
截至目前,昆明電務段調度指揮中心通過5C智能系統收到設備報警信息11項,其中預防性處理設備隱患9項,確保了返程高峰期間信號設備的安全穩定。同時,調度指揮中心還制定各類應急預案及快速處置流程,遠程查看設備運行情況,特別是做好極端雨雪、大風天氣下鐵路信號設備的實時監控和故障源頭把控,保證應急處置安全高效。
大數據時代,鐵路運輸不斷引入信息化、智能化平臺的研發和運用,為南來北往的列車安全正點運行提供堅實的保障。
(圖片由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提供)
關鍵詞: 最強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