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鄒亞琴 陳浩
2月16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紅星等四方組建的交叉融合研究團隊正式成立。研究團隊將依托武大人民醫院“湖北省衛健委腫瘤精準醫學研究中心”平臺和武漢市人民政府質子重離子項目,圍繞腫瘤診療重離子新技術和免疫治療領域進行聯合創新,有效提升腫瘤臨床診療水平。
鄒亞琴供圖
據介紹,該研究團隊由四個團隊組成,即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徐紅星及其團隊,中國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員、江蘇艾洛特醫藥研究院院長尹鴻萍及其團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國際知名腫瘤細胞免疫專家楊美家及其團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宋啟斌及其團隊。
研究團隊成立當天,各專家就腫瘤診療的重離子新技術和免疫治療領域進行廣泛交流和探討。
宋啟斌教授表示,臨床醫師處在臨床實踐一線,是臨床問題的首要發現者。一名卓越的學術型臨床醫師,要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自身事業發展的使命和責任,不滿足于僅用現有的知識來治療患者;追求創造知識、創新技術,在臨床研究中發揮主導和整合作用;通過“發現問題、發起研究、共識立項、溝通協作、尋得良策、應用評價”的研究策略,解決現實醫療實踐中的難題和痛點,持續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對患者的照護質量。
徐紅星院士介紹,目前醫學研究的范式正在發生變化,以往主要依靠論文、學歷和學銜等指標作為評價標準的知識驅動型醫學研究正遭遇瓶頸,而以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為導向、依靠多學科交叉融合體系開展研究的問題驅動型醫學研究范式悄然興起。
徐紅星院士認為,人民健康需求問題是當下醫學研究主戰場,脫離臨床問題的科研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萬紅慧表示,該院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醫院發展全局核心位置。近年來,醫院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需要,推動醫院體制機制創新。將以本次交叉融合研究團隊的成立為契機,進一步探索合理配置與整合各方資源、實現臨床問題驅動型研究的新途徑,造福更多腫瘤患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