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海浪拍打船舷,發出嘩嘩水聲。春節期間,遠望7號船成了最后一艘還在海上航行的遠望號船,其他所有船只均已順利返回母港,安全停靠碼頭。自2021年12月出航以來,遠望7號船依然航行在大洋之上。
時間回到十幾天前——
“任務推遲了,我們不能回家過年了。”春節前夕,遠望7號船的三副趙夢龍低聲告訴船員朱元啟。深夜的大洋上,繁星點綴,月光透過舷窗灑進來,落下一串串銀輝,電腦屏幕的亮光和顆顆按鈕的熒光在漆黑的駕駛室里交替閃爍。
位于船舶最高處的駕駛室全天候有人值守,是船上與后方聯絡最密切的值班室,總能獲得第一手消息。
“任務推遲?什么時候再發射?我們航海系統提前多久做好測量準備?”航天發射任務往往牽一發動全身,涉及的事務千頭萬緒,朱元啟雖然只是遠望號船上的一名普通船員,卻關心著“天大的事”。
作為我國最新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船2020年12月完成首次中修改造,船舶動力、測控設備、信息化程度都獲得了大幅提升。僅航海系統,就進行了多達100余項改造工程,新換10多臺套設備。中修改造后,遠望7號船還可以進行海上無人駕駛,航天遠洋測量船科技含量更高。
2021年全年,遠望7號船出海200余天,總共執行了7次海上測控任務,所有的船員都堅守在船,以無缺無憾的任務表現為黨旗增輝,為國旗添彩。特別是近半年以來,遠望7號船的多數船員與家人聚少離多,95%的船員有近半年時間未與家人團聚。
而在此次任務出發之前,船員們還是做好了不能回去過年的準備。此刻接到任務推遲的命令,船員們反倒輕松了許多。
“真想能趕在除夕前靠上碼頭,回去跟家人過個團圓年。可比起航天任務,能不能回去過年還真不算啥。”朱元啟說。
祖國的這頭,科技工作者忙碌進行著某型衛星發射計劃的論證;大洋深處,遠望7號船按照既定計劃向預定海域全速前進,緊前開展任務準備工作。
針對本航次任務類型多、時間跨度長、測量海域新、技術難度大等特點難點,他們提前組織任務海域航行工況學習和氣象條件調研,加強設備維修保養和巡修巡檢,確保船舶航行安全;周密制定任務針對性訓練計劃,大力開展任務針對性訓練,提前搭建任務聯調環境,精心組織船內聯調等工作,全面檢驗和測試設備動態性能;扎實開展應急測控及對接試驗,全面提升參試人員能力水平。
緊張準備任務工作的同時,船員們也抽出時間來裝點船艙。雖是海上春節,可年味兒一點兒也不能少——大紅的燈籠掛起,小小的窗花貼上,福字春聯也準備妥當……
記者了解到,2022年遠望7號船計劃執行數次海上測控任務,海上作業時間將超過100天。此次海上過春節,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