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學武 高琳其 科技日報記者 朱彤
春運修車忙。焊花飛濺、弧光閃爍,煙霧彌漫。
趙凱戴著厚厚的手套,防護罩的后面,他屏氣凝神,伴隨著電弧發出的噼啪聲,完成一件“作品”后,立刻舉起還有點發燙的焊接器件,借著窗戶里斜射進來的一束陽光下,細致觀察著焊縫,想從中找到一點瑕疵。
在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庫爾勒機務段檢修車間機車檢修大庫里的一個角落,被職工們稱為“焊將”的趙凱,從重達千斤、厚25mm的鐵板到輕如鴻毛、只有0.5mm的鎳鉻條,他用“十年磨一劍”的精氣神,攻克一道道難關,掌握了手工電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氬弧焊、氣焊等方法,練就了不銹鋼、鋁、鎳鉻、銅、銀、釬等材料的焊接技能,成為中國鐵路技術能手和火車頭獎章獲得者。
趙凱對內燃機車牽引電機通風罩檢查。高琳其 攝
沒有訣竅,手上的硬功夫全靠練
“兩手黑黑臉脫皮,全身穿著千孔衣。”這是人們對電焊這個行業的戲稱,也反映出這個職業的艱辛。
2008年8月,庫爾勒機務段檢修車間電焊組缺員,車間黨支部號召一部分人改職,很多人對這個又臟又危險的活都退避三舍。“我是黨員,我報名去。”已經干了10年機車鉗工的趙凱,決然放棄已經熟練的工作,主動報名去了電焊組,自此,當時已30歲的趙凱“半路出家”,干起了電焊工。
“這些都是要學的知識。”趙凱從書柜里搬出來一摞書籍,“《電焊工技術》《金屬焊接與切割》《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等等,看了這些書才知道,里面的學問大了。”
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抱著不干則已,要干就干成最好的決心,趙凱白天跟著師傅練實作,晚上抱著書籍啃理論,金屬工藝、金屬的材質與特性、金屬熔接、金屬化學成分等等新鮮名詞讓他頓感壓力。
“學焊修想要出彩就得和神槍手打靶一樣,沒有快速渠道,只有一點點的練習。”趙凱的師傅劉道奎是一把好手,拿過路局電焊工比賽冠軍,其創立的《劉道奎柴油機機體焊接法》被該段樹為黨內品牌進行推廣。在師傅的鼓勵和指點下,趙凱一有空就鉆進報廢的材料堆里,找不同形狀的廢料、鐵板練習,并逐漸掌握了焊修的工作技巧和要點。
“沒有訣竅,手上的硬功夫全靠練。”趙凱干活最多的時候,一天消耗20多公斤焊條,直到產生肌肉記憶,才肯放手休息,一年下來,用掉的焊條足有3噸。有了堅實的操作基礎,趙凱開始大膽探索創新,使得工作效率大為提升,把高壓管路焊接從1個小時壓縮到半個小時,而且焊接的質量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2016年10月,在全國鐵路舉辦的焊修技能競賽上,他以扎實的基本功,奪得了電焊技能競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趙凱對探傷過的吊具焊縫進行檢查。高琳其 攝
打破“瓶頸”,靠的是不斷探索的韌勁
2015年,趙凱第一次接觸12mm的鋼板單面焊雙面成型時,更換焊條總是接不上口,而且反面成型處有融合與夾渣。一次次實驗一次次碰壁,問題就是解決不了。他沒有灰心,四處查資料,求教老師傅,問題的癥結在換焊條后沒有預熱,他欣喜若狂,按照學到的辦法去焊接,但問題卻依然沒有解決。一次次的打擊卻激發了趙凱的動力,一下班他就加班加點練習,從觸點到手法,一次不行就換一種方式。“就像解開一道數學題一樣,動手的時候更多的是要動腦。”趙凱記不清多少次的練習,終于成功了一次,他趕緊按照這個方法不斷鞏固,終于徹底掌握了技巧。“那種幸福的感覺真是無以言表。”
當趙凱的焊接技術日漸成熟時,他卻感覺到一個突破不了的“瓶頸”。“同樣是電焊,如何才能學到大國工匠李萬君這樣的技能?”趙凱不止一次想過這個問題。有一次一家機車廠的高級焊接師前來單位指導,趙凱立即帶上自己的一個“作品”前去請教。在通過射線檢查內部焊縫后,雖然老師給予了高度評價,但趙凱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如何再能提高?”老師讓他現場進行焊接操作后,給他指出了一條路:“心要靜、氣要順,拋開周圍任何的干擾,把不合規則的毛病改掉。”老師的一番話讓他茅塞頓開。“打破瓶頸其實就是打破原來的自己。”趙凱從頭再來,不斷修正自己的原先的習慣,并一步步探索去攻克難關,填補“空白”。
填補空白,創造更大的效益
庫爾勒機務段檢修車間承擔著全局每年100臺內燃機車的中修任務。2020年5月的一天,一臺正在進行中修的內燃機車,因為電阻制動柵鎳鉻帶破損造成整個電阻制動柵報廢,車間的存貨已經用完,供貨廠家又在內地,遠水解不了近渴,耽誤了工作進度。趙凱了解到電阻制動柵報廢數量較多,成本很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攻克鎳鉻焊修這個難關。”趙凱暗下了決心。但一切都是空白,趙凱帶著攻關小組人員,去內地一家機車廠“取經”,但廠家卻沒有單片厚度只有0.5mm的鎳鉻焊修,趙凱沒有灰心,學到了理論,實踐只有靠自己摸索。焊縫與融合區產生裂紋、薄板一不小心就被燒損……失敗一次,他記錄一次,然后再用其他的方法進行,終于在使用快速冷卻的方法時,解決了裂紋問題,填補了這個段東風型內燃機車電阻制動柵焊修工藝的空白,一年就可節約成本100萬元以上。“當時那種不負眾望的感覺到今天都難忘。”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趙凱不斷探索的勁頭。
2021年以前,東風型內燃機車的主發電機定子繞組燒損后,庫爾勒機務段沒有檢修能力,只能報大修委外修理,不僅費用高而且大修周期長,嚴重影響了機車的修程進度。車間黨總支發揮黨內品牌《機車配件“四步”焊修工作法》的優勢,成立以趙凱帶頭的黨內課題攻關小組,啃下這塊“硬骨頭”,趙凱組織攻關隊成員對主發電機定子繞組銅線斷裂焊修工藝進行探索,實現了“銀焊”的零突破,又一次填補了這個段沒有“銀焊”技術的空白,實現了從委外修到自主修,目前僅焊修了6臺,就節省成本16.8萬元。
幾年來,趙凱共填補了庫爾勒機務段不銹鋼管件焊修的氬弧焊技術、鋁合金配件焊修、東風型內燃機車鑄鐵機體焊修等5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