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一凹
一個新冠肆虐的國家,對中國抗疫政策指手畫腳,真的需要勇氣。
1月25日,兩名曾任美國總統拜登過渡團隊新冠疫情工作組成員、醫學專家伊齊基爾·伊曼紐爾和邁克爾·奧斯特霍爾姆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令人瞠目結舌的評論文章,指責我國實行的“零疫情”政策不可持續,甚至威脅到了美國和全球的商品供應鏈,還說中國可以學習一些歐洲國家的做法,用病毒傳播建立免疫力。
筆者不知道他們怎樣從中國兩年以來一次又一次持續性的抗疫勝利中得到不可持續的觀點,更不知道他們怎能心安理得地讓中國人通過感染病毒換取美國的供應鏈安全。盡管他們沒忘在文中自嘲美國應對疫情的混亂,但是他們展現出的高高在上的傲慢、匪夷所思的無知和根深蒂固的偏見,依舊“辣眼睛”。而他們寫出的這篇文章倒是破解了筆者心中長久的疑惑,自詡“燈塔”的美國是怎樣做到在疫情曲線上“一騎絕塵”的——總統選這些專家做顧問,怎么能搞好抗疫工作!
這兩人在文章發表后,馬不停蹄地將鏈接分享到“推特”上,伊齊基爾還專門評論說:“你不能在新冠周圍建一堵墻……我們都需要中國接受我們的地方性新冠新常態。否則,那里的疾病和停工將影響整個世界。”
不過,除個別專業反華人士外,這篇文章沒有獲得什么贊揚,幾乎所有評論均在諷刺這種“酸葡萄”的心理。
生物信息學專家亞尼夫·埃利希評論:這篇文章真是個“小可愛”,來自一個預期壽命縮短2年、無法進行足夠檢測、發生騷亂的國家的醫學博士,正在向一個沒有經歷過這些的國家提供建議;美國醫學博士、流行病學家鮑勃·默里斯則說:這可能是整個大流行中最愚蠢的“科學觀點”;考古學家斯科特·麥克埃森諷刺說:畢竟,一項防止數十萬不必要死亡的抗疫政策與西方價值觀不符;一位名為里卡多·阿里納斯的網友則稱:在對其他國家的努力指指點點之前,應該清理自己的爛攤子;生活在馬薩諸塞州的達拉·安妮說:非常驚訝奧斯特霍爾姆博士會喜歡這個,人們應該接受成千上萬的死亡和數百萬兒童感染作為“新常態”,并批評試圖讓人民保持健康的其他國家嗎?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動態清零” 是當前中國疫情防控的總方針,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體現。近兩年的實踐表明,“動態清零”既全力保障了中國人民的健康安全,又最大可能地保證了社會正常運轉和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這一點,很多西方學者看得清楚,不少飽受疫情煎熬的美國人民也在逐漸看得明白。至于全球商品供應鏈問題,則完全是這些所謂“專家們”的夢囈,不知道他們在努力敲擊鍵盤的時候有沒有看看身邊的防疫物資是不是“中國制造”。
“天下苦新冠久矣”。接連出現的阿爾法、德爾塔、奧密克戎等種種毒株表明,奉行所謂“自然免疫”政策,就是在助推病毒的不斷迭代,將全球疫情帶入更難恢復的深淵。某些專家不僅建議自己的國家“躺平”,還想要其他國家也一起“躺平”,真不知他們是在專業領域搞錯了方向、走錯了路,還是要為其抗疫失敗嘴硬到底?
此次美國專家評論區的“大型翻車現場”表明,公道自在人心,空洞的文章忽悠不了美國民眾,更撼動不了中國堅持的抗疫政策和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