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截至202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03億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三分之二。這是一個歷史性突破,邁上了1億戶。”1月2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蒲淳透露。
蒲淳介紹,我國市場主體構成十分多樣化,其中,個體工商戶是數量最多的,九成集中在服務業,主要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居民服務等業態為主。2021年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1970.1萬戶,同比增長17.2%,超過了從2012年到2021年年均11.8%的增速。2021年個體工商戶新設退出比為100:50,與近幾年數據基本持平,并未出現大規模市場退出潮。根據調查顯示,個體工商戶平均從業人數為2.68人,以此推算,全國個體工商戶解決了我國2.76億人的就業。這非常了不起。
但蒲淳同時指出,近年來,受疫情反復、消費低迷等因素影響,廣大個體工商戶的生存質量普遍不高,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據調查,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預期不穩、發展信心不足,一些個體工商戶擔心疫情持續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帶來業務量的持續下降;二是招工難、用工貴問題嚴重,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崗位與人才供需信息不對稱,個體工商戶很難招到合適雇工,用工成本在疫情期間也不斷上升;三是成本上漲壓縮了利潤空間,主要是疫情反復、供應鏈中斷等情況導致大宗商品、物流費用、門面鋪面租金等持續上升,推高了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四是網絡平臺企業利用資本、數據和技術等優勢無序擴張,抬高了收費標準,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不斷擠壓了個體工商戶的生存空間;五是資金鏈緊張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措施,千方百計幫扶個體工商戶發展。”蒲淳說,如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和服務措施。從財稅、金融、社保、就業等方面,研究出臺一批精準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政策,加強宣介解讀,簡化辦理流程,加快辦理進度,實現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加強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對效果顯著、個體工商戶感受度高、獲得感強的階段性政策,盡早出臺到期后的接續措施。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確保個體工商戶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加強反壟斷監管,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嚴禁具有優勢地位的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擠壓個體工商戶生存空間,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具體如何推進公平競爭政策落地,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進一步引導各類資本和各類市場主體有序競爭、規范發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局長袁喜祿表示,在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的同時,更加注重競爭倡導、規則制定,為企業競爭行為設置好“紅綠燈”,引導各類資本和各類市場主體有序競爭、規范發展,更好地發揮在宏觀經濟治理和改革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具體來講,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規制規則。以即將修訂出臺的反壟斷法為核心,以《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為遵循,加快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規則,不斷健全多層次的競爭監管規則體系,明確規則底線,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明確的預期。
二是進一步統籌把握競爭規制重點。圍繞平臺經濟、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切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同時,進一步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
三是進一步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規制體系。完善市場競爭狀況評估制度,推動構建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合規制度,完善預防性監管措施,推動監管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
四是進一步形成協同監管的規制合力。推進市場準入、行業監管和競爭監管等多方面更加緊密地銜接,更加注重由個案執法對接向深層次制度規則對接轉變,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
五是進一步提高公平競爭規制的能力。以充實反壟斷力量為契機,提升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能力,深化基礎理論研究、加強人才培養、強化技術支撐,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監管隊伍,提升競爭監管科學化、系統化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