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通訊員 吳軍輝 郝靜秋 葉新鵬
“過幾天,這批懷孕的小鼠就要生產了。”南開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雨舟看著籠子里健康的小鼠欣慰地說。前不久,王雨舟和同事、同學們剛經歷了一場緊急的“動物保衛戰”。
南開大學的實驗動物中心飼養著實驗用的小鼠和百余只大型實驗動物,它們的生命健康關系著全校50余個課題組和多個重要的校外合作科研項目進展。
1月8日,天津突發新冠疫情,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內的實驗動物們恐將面臨無人照料、斷水斷糧的困境。緊要關頭,實驗動物中心的教職工們有的從市區“逆行”趕來,有的主動“滯留”,有的轉換角色化身“志愿者”……在過去的兩周多時間里,他們吃住在辦公室,與學生志愿者一起悉心照料著上萬只小動物們,默默地為科研工作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5個人支撐起實驗動物中心運轉
1月8日,星期六。雖然已進入寒假,但實驗動物中心的工作還在照常進行。
下午3點,王雨舟在家收到手機推送消息顯示,津南區已經有多個小區被封控,他敏銳地感覺到事態嚴重,因為很多中心員工居住在被封控小區,中心運轉很可能因人手不足面臨崩潰。
圖片說明:實驗動物一線工作離不開實驗室技術的支持
“食物缺乏或者生存環境污染,都可能造成實驗動物大批死亡,這對許多項目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想要恢復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損失不可估量。”王雨舟擔憂地說。
王雨舟當即決定“必須趕緊回學校”。下午3點45分,趕在校園封閉之前,他抵達了津南校區,“還好進來了。”
下午6點,王雨舟開始清點人員——算上自己,整棟樓可以工作的就只有飼養員胡英山、維保人員劉志峰、呂學超和張康熙5人。
圖片說明:從左往右(劉志峰、張康熙、胡英山、呂學超、王雨舟)
“小鼠數量龐大,清理、換飼料、清洗籠子、垃圾處理、消毒……這些都需要時間,如果完全靠一個人做的話,這一圈工作做下來,就得接近100個小時。之前我們是有8個飼養員。”王雨舟擔心地說。
最初兩天,5個人忙得焦頭爛額。
王雨舟盤算著,短時間內還可以勉強應付,時間一長一定會出問題,必須想辦法增加人手。很快在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王輝的協助下,1月11日,20名勤工助學的學生報名集結,迅速支援。
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后,接下來是飼料問題。實驗動物要維持好的品種和品質,對飼料要求也極高,一般只從具有資質并且營養成分配方符合要求的特定公司采購。
“我們的飼料庫存只能維持一周左右,新的一批飼料因疫情滯留在北辰區的物流園。”王雨舟焦急地說。
在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田在寧的多方溝通協調下,最終飼料經物流站周轉到津南區邊界處,由學校后勤服務處的應急物資車輛送進學校。
“至少夠它們吃上兩個月!”3噸飼料一入庫,王雨舟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
每個人都是“守護動物”的英雄
時間一晃就過了兩周。
張康熙是中科院天工所滯留在南開大學的碩士生,8日下午4點多,本來有機會在封校前離開的他,主動要求加入實驗動物中心的工作中來。
圖片說明:胡英山老師照料大動物
同樣主動要求留下來的還有飼養員胡英山,“我不走!如果我走了,就沒有飼養員了,其他人也都進不來,就你一人了,你咋弄?”胡英山對王雨舟說。
圖片說明:張康熙進行物品滅菌
由于沒想到會留在學校,大家都沒有換洗衣服,胡英山就拿了幾件破舊的工作服,稍微改裝一下給大家穿。
獸醫毛永健1月8日也想方設法回到學校。家住天津市津南區咸水沽鎮的他,駕車試了三四個路口,皆因道路封閉而被警察勸返。
“獸醫的工作很重要,日常需要維護動物的質量,安排飼養員的工作,維護動物福利等等。”王雨舟說,這幾天毛老師一直在線上開展工作,并臨時給大家進行培訓。
兩周時間內,大家干脆直接住在了實驗動物中心,將辦公室的沙發和桌子一拼,就成了臨時宿舍。“早上7點多我們就要先去把設備調試好,夜里也要把高壓鍋關上,如果只留一個人在這里守夜也挺不安全的。”大家相互激勵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實驗動物中心依然有條不紊地運轉著。“下一周會有許多新生的小老鼠需要進行離乳,我們要給小鼠寶寶按照品系、基因型、性別分類安置,個性化照料,這會是新的挑戰。”王雨舟說。
(攝影 王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