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日前,祁連山智庫咨詢圖書——《祁連山生態綠皮書:祁連山生態系統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2021年祁連山生態綠皮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綠皮書由蘭州大學聯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組建的跨學科團隊編撰。
張希清 攝
《祁連山生態綠皮書—祁連山生態系統發展報告》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通過集成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完整呈現了祁連山森林與水土涵養、天然草原可持續利用、水資源及其利用等生態系統現狀與治理問題,打破了傳統學科不融合的局限性,研究結論更加科學。這部生態綠皮書是一部針對祁連山生態修復與管理的綜合研究成果,計劃連續出版五年,已經出版了四年。
祁連山位于中國甘肅省西部與青海省東北部邊境,孕育了黑河、疏勒河和石羊河三大內陸河的33條大小支流,養育甘肅河西地區與內蒙古西部的500多萬各族中華兒女,因此也被譽為河西走廊的“生命線”和西部人民的“母親山”。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祁連山承擔著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平衡,阻止騰格里、巴丹吉林和庫姆塔格三大沙漠南侵,保障黃河和河西內陸河徑流補給的重任。祁連山守望河西走廊綿延千里,護衛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偉大通道數千年未曾中斷。
依托祁連山研究院,研究團隊對祁連山生態系統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進行實地調查和深度研究,將相關研究成果以生態綠皮書的形式編纂出版,希望為決策層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研究者提供理論依據,為社會公眾打開透視祁連山的一扇窗口。
甘肅省政府參事、蘭州大學教授丁文廣表示,生態綠皮書通過對祁連山地區生態環境領域諸多問題的研究和總結,對前沿政策的剖析和解讀,對國家公園建設的評價和建議,為祁連山地區生態、政策、人文、管理等各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凝練出祁連山國家公園下一步應該理順機制體制、穩定管理隊伍、提高經費預算、推動“社區共管”、完善生態補償、發展生態旅游、實施生態善治等創新性建議,其研究成果有利于祁連山地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