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1月25日,記者從廣西生態環境廳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保護好漓江,發揮生態環境監測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眼睛”作用,2021年廣西推動“數字漓江”生態質量智慧監測網絡建設。
主辦方供圖
廣西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曹伯翔在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021年底,漓江流域建成1座野外觀測站房(占地面積15畝,觀測用房1000余平方米),全流域設置水生態監測斷面20個(5個國控斷面),其中10個建有9個參數水質自動監測站,飲用水源地11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9個,大氣降水監測點4個,土壤監測點35個,同時開展流域水生物監測以及部分縣域生態質量、農村環境質量以及生物多樣性試點監測。
曹伯翔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內一流、適度超前的標準,構建集監測、預警、污染溯源、分析評價高度智能化的漓江流域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構建數字漓江綜合信息平臺,打造廣西生態環境監測產學研創新基地,形成全國示范工程,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高質量服務好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據介紹,2021年,廣西生態環境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污染防治攻堅戰連續兩年國家考核優秀,“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持續擦亮。
2021年,廣西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廣西14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5.8%,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7名。PM10平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全區115個國控監測斷面,有112個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為97.3%,無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全區37個地級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34個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水源達標率為91.9%,水量達標率為96.6%;全區134個縣級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124個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水源達標率為92.5%,水量達標率為98.9%;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93.1%,持續保持“優”。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排名中,廣西水質斷面優良比例位于全國第3名。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