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鞏固數字經濟新優勢,打造先進計算、集成電路、新型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等數字產業集群,培育30個以上大數據創新發展實驗室,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7%左右。”
1月23日,山東省省長周乃翔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上述表述引來熱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表述是放在“堅定不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板塊下提及的。專家解讀此舉意味著山東作為中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數字經濟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的綠愛小鎮打造的數字經濟生產線,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攝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山東數字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30%,顯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成為帶動該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與此同時,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效果非常明顯,讓制造業大省嘗到了甜頭。
在位于濟南市平陰縣的山水水泥公司,5G技術正顯示出威力——工人們坐在智能化指揮中心,遠程跟蹤操縱回轉窯、水泥磨、煤磨、生料磨等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其智能化稱重控制系統,將原來粗狂、繁雜的稱重管理工作變得自動化、流程化,完全杜絕了各種稱重作弊行為。
浪潮攜手山水集團打造的智能制造樣板是山東發力數字經濟的一個典型案例。
按照去年印發的《山東省數字強省建設規劃》,該省的目標雄心勃勃:到2025年,數字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成效大幅提升,整體工作始終處在全國“第一方陣”。
不過,要實現上述目標,山東面臨的挑戰不少。
“與發達國家、領先省份相比,我省數字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山東省政協委員胡智榮認為:我們對數字經濟的戰略推動力度不強、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不足、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深度與廣度不夠、尚未形成可規模化落地的商業模式、多領域整體性演進群體性突破的協同賦能作用尚未充分體現。
破解痛點,需要找準著力點。隨著數字經濟對世界經濟、產業格局的深刻重塑,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領域。
科技部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瞄準三大目標,即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重塑組織和流程,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收入;應對不確定不穩定性,構建企業新型能力;支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山東如何抓住數字紅利,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山東省政協委員王志利認為,政府部門要栽好數字經濟的“梧桐樹”,確保引來產業鏈“金鳳凰”;同時,產業鏈“鏈長”要引領產業鏈配置,形成鏈條運轉的持續動力。
王興山則提醒,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利用數字技術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動能。他認為,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必須平衡卓越運營和創新發展之間的關系,在確保卓越運營的同時實現創新發展。
他提醒企業要把握好五大新風向,即數字化轉型,不只是技術問題,是“數字技術+業務創新”雙輪驅動,應堅持價值導向;其次,集團企業數字化轉型,管控與業務并重;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重視數字平臺建設;不確定環境下,更需要預測運營和智能決策;最后,綠色應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底色。
當前,全球范圍內已逐漸形成了以“碳中和”為代表的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共識。已經起勢的綠色低碳經濟與加速推進的數字經濟相碰撞,為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指明了新方向。
王興山表示:落實雙碳戰略,需要數字化轉型與綠色低碳轉型深度融合,綠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底色,數字化轉型則是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