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在壬寅虎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特舉辦“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從信仰禮制、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等方面系統展示虎的歷史、文化和與虎有關的節俗信仰,營造歡慶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圍,呈現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精神底蘊。
本次展覽展出的館藏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紀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細作的貴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樸拙可愛的市井遺存,品類豐富,從文化的各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延綿不絕的虎文化。其中七成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展出,在展現文物藝術魅力的同時,呈現出博物館最新的保管與研究成果,實現讓歷史文物活起來、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愿望。
展品中,國寶虎鎣惹人注目。西周時期鑄造的青銅重器虎鎣,曾經是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的藏品,在近代民族和文化不幸遭遇的浩劫之中流落異邦,經過百余年漂泊,在多方努力之下,于2018年重歸祖國懷抱,入藏國家博物館。虎瑩寄托著中國人民的深厚歷史文化情感,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虎年春節,重器虎鎣“再度出山”。
為了營造祥和喜慶的過年氣氛,國家博物館以中國傳統建筑中的院落意象進行設計搭陳,展廳內能聽到爆竹聲,擴看到紅燈籠、春聯、窗花、年畫、布老虎……年味濃郁、春意盎然,使觀眾于文化賞鑒中獲得愉悅心情。
展覽還特別設置了多媒體互動體驗區,應用動態捕捉技術,為觀眾提供體驗剪紙藝術的機會。觀眾可以在這里用手模擬剪紙動作進行創作,感受科技力量和傳統藝術結合所帶來的樂趣。
該展覽于1月19日起對公眾開放,展覽設在國家博物館北1展廳。
(本文圖片均由科技日報記者洪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