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1月17日,2022年春運第一天。凌晨1時,程亞卓和劉澤整理好工具包,帶領工友來到安九高鐵鳊魚洲長江大橋,再次對大橋進行全方位的檢查。28歲的程亞卓和劉澤分別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九江橋工段工區工長和工班長,負責維護鳊魚洲長江大橋的安全。
鳊魚洲長江大橋橫跨浩瀚長江。北側位于湖北黃梅縣,南側位于江西九江市,高鐵線時速350公里。為保障長江主航道船只通行,鳊魚洲長江大橋采用了大跨度的鋼箱梁結構,南汊主航道橋全長1320米,主跨達672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線路最多且荷載最大的鐵路箱梁斜拉橋,同時也是國內首次采用交叉索設計的斜拉橋。
2022年春運,是鳊魚洲長江大橋開通后的“首秀”,成千上萬的旅客將通過大橋踏上回家的旅途。維護大橋安全,讓高鐵順利通過,是鐵路人的重要職責。白天高鐵運行密度大,橋隧工們只能利用半夜的“天窗時間”,對大橋進行保養檢修。
與平時一樣,當晚,程亞卓領著一對工友登上鳊魚洲大橋主塔。主塔垂直高度達252米,相當于80層樓的高度,到橋頂大約十分鐘。大橋的塔頂安裝有避雷針、風速儀、監控傳感器等大橋健康監測系統的關鍵設備。集結構監測、狀態評估、安全預警、養護管理于一體,使橋梁養護維修更精準、更高效,被稱為大橋“私人醫生”。
“對這位‘私人醫生’的檢查須做到每個環節萬無一失,如此才能保證其對大橋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控和反饋。”在寒風中,程亞卓和工友們時而彎腰俯身,時而單腿跪立,逐顆敲擊聯結螺栓,細心觀察設備固定裝置是否結實牢靠。
結束塔頂作業后,程亞卓和工友們開始沿一層層環形懸梯往下走,檢查每一層的斜拉索鎖頭。
由304根斜拉索拉起的兩座主塔,將鳊魚洲長江大橋穩穩地固定在長江之上。斜拉索鎖頭嵌入塔身,可謂為“牽一發而動全身”。每根斜拉索,都由數百根鋼索組成,在直徑半米左右的鎖頭蓋保護下,被密封在黃油里。
“無鋼絲脫鉚現象,但黃油需要加一些。”打開鎖頭蓋上硬幣大小的油孔,程亞卓邊囑咐邊將手電筒對準孔內,仔細查看鋼絲有無脫鉚、缺油現象。
與此同時,在大橋箱梁底部的檢查車上,班長劉澤帶著另一組人員,開始檢查箱梁底部的螺栓和焊縫。檢查車橫向搭掛在梁底,似一個“搖籃”凌空于江面之上。
傳統鋼桁梁橋,高強度螺栓數量約為數十萬套,而鳊魚洲長江大橋主梁采用了扁平流線型鋼箱梁大節段整體架設,全橋高強度螺栓只有不到萬顆。“每一顆都十分珍貴。用在這種設計的箱體結構上,因辨別更加復雜,因而病害也更隱蔽。”劉澤手持測量儀,對梁體銹蝕、裂紋情況進行仔細檢查,判定是否有開裂、脫焊現象。
與以往靠手拉齒輪移動的檢查車不同,鳊魚洲長江大橋上的檢查車配置了電驅系統,極大節省了人力。
深夜,仍有不少船只在江面通行。橋墩周圍均被自浮式防撞箱圍著。這些防撞箱為全鋼熱浸鋅材質,箱體會隨著水位的漲退自動保持防護高度,防止船只誤撞橋墩。“我們會定期租船去橋墩旁邊檢查防撞箱是否完好。”劉澤說。
雖然在寒夜里工作,但只要每一趟高鐵都能安全通過大橋,程亞卓、劉澤和工友們都會覺得自己在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