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電子科技大學李言榮院士團隊的一篇研究論文,登上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首次在高溫超導體中發現并證實了玻色子奇異金屬。
在宇宙中,基本粒子分為費米子與玻色子兩種。目前人類賴以生存的電子工業與器件發展幾乎完全基于費米子體系,但由于能耗高、損耗大,物理尺寸已近極限,已經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信息傳輸需求。而以高溫超導體為代表的玻色子器件,具有完美的零損耗能量傳遞特性,有望帶來電子信息工業的革命性變化。
奇異金屬,與普通金屬不同,其電阻率與溫度成正比,存在于銅基高溫超導體中,是一種電子之間高度量子糾纏的新物質狀態,其混亂程度趨向于量子力學極限。
早在30年前,科學家們就發現了費米子奇異金屬,但是否存在玻色子奇異金屬,是長期以來難以攻克的科學難題。
科學家稱該發現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大突破,是引領量子理論發展的變革性成果。對推動未來低能耗超導量子計算,以及極高靈敏量子探測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