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一名暴發性心肌炎患者心臟功能恢復,成功脫離體外膜氧合(又稱ECMO)輔助。這是國產體外心肺支持輔助系統首次在臨床幫助患者心功能恢復。
根據國際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LSO)發布的指南和專家共識,ECMO的適應證主要有各種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梗、暴發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外手術和心臟移植等,還有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比如重癥肺炎、溺水等。ECMO作為急救重癥領域的最先進技術,代表了一個醫院甚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危重病人搶救水平。但目前我國能夠開展ECMO的醫院及每年開展ECMO的例數仍較為有限。
據《2021年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報告》統計,2020年國內開展ECMO治療的醫院共443家,共使用ECMO 5866例。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為例,阜外醫院作為全國最大規模的心血管病中心,自2003年引進應用ECMO以來,18年間僅使用了500余例。但根據09-19年阜外醫院ECMO數據,其成功脫機率高達60%,這也表明目前國內成熟的ECMO中心管理水平已與國際差距不大。因此,ECMO也走上了國產化的進程。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體外循環中心主任吉冰洋告訴記者,離心泵和膜肺是ECMO的兩大核心構件。離心泵是一種驅動裝置,驅動機體的血液進入ECMO循環。離心泵是ECMO國產化需要克服的難點之一,目前國內幾家研發公司已逐步攻克這個難點。
膜肺用于實現病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空氣中的氧氣交換,其核心科技是一種特殊材料——氧合膜聚甲基戊烯膜(簡稱PMP膜)。
“而這種材料是壟斷材料,全球僅有一家供應商,這就導致生產產能受限。因此,人工肺膜材料我們只能自己研發。同時,由于膜肺和離心泵都屬于三類醫療器械,是管控最為嚴格的醫療器械,需要經過大量臨床試驗才能獲批上市,但由于病例較少,所以臨床試驗的時間會持續較長,從而導致注冊時間推遲。”吉冰洋說。
目前,OASSIST? ECMO系統是第一個同類注冊的產品,為我國首個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ECMO系統。
“OASSIST? ECMO系統于2019年研發定型并啟動型式檢驗、2020年3月被納入國家藥監局應急審評注冊程序、2020年10-12月由國家心血管在體實驗及評價中心進行了臨床前動物實驗評價、并于2021年12月納入首例受試者,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入組,目前已在臨床為兩名受試者提供了心肺支持輔助。”吉冰洋介紹。
吉冰洋表示,下一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將繼續為心血管病患者保駕護航,在提高診療能力的同時推進重癥診療設備的國產化進程。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