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楊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隨著電動汽車(EV)的普及,其發動機所使用的硅鋼供給可能面臨短缺。世界范圍內面臨的半導體供應短缺加之硅鋼恐面臨供應不足,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推廣或面臨來自生產端套上的枷鎖。
硅鋼屬于電動汽車發動機中電磁鐵的核心組件,其性能與發動機的功效直接相關,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直接取決于硅鋼的性能。硅鋼主要分為“取向性”和“無取向性”兩種,后者被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的發動機,堪稱去碳化時代的核心關鍵技術之一。
據統計分析,隨著電動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普及,面向電動汽車供應的全球硅鋼需求將從2020年的32萬噸,成長為2027年的250萬噸,預計到2033年將突破400萬噸。
盡管鋼鐵巨頭已經發布了硅鋼增產計劃,但根據英國埃信華邁公司的分析報告,增產無法完全滿足需求進一步增加,2025年左右,世界市場將面臨供應短缺。
目前世界范圍能夠生產車企所需品質的硅鋼配件商大約有20家左右,其共同點是企業規模較小,難以在短期內擴大生產。目前硅鋼的主要生產據點集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占到世界總量的88%。從分布上來說,目前最有可能陷入供應短缺的是歐洲,一方面其大力推廣電動汽車以謀求進一步去碳化,另一方面其自身產量不足,嚴重依賴進口。美國則對硅鋼施以高關稅,從近期看其電動汽車發動機的生產成本趨高。
世界各國都在規劃擴大電動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取向性硅鋼的需求激增,且其與電動汽車所需的無取向性硅鋼使用相同的制造設備,恐進一步擠壓無取向性硅鋼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