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艷
字節跳動旗下醫療品牌“小荷健康”結腸鏡AI輔助診斷軟件,可輔助臨床醫生實時發現、鑒別結直腸癌癥病變。目前,該軟件對結直腸癌相關標準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反映醫學篩檢水平的兩項關鍵指標)已提升至95%以上。
據了解,字節跳動已為相關AI技術申請了15項發明專利,主要集中在息肉識別、息肉分型、內鏡圖像分析處理等領域。綜合運用這些技術后,這款AI結腸鏡軟件可在不增加額外數據的情況下,實現自監督訓練,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及臨床使用精度。在實時處理腸鏡檢查視頻時,每秒可分析30張至50張醫學影像,并在檢查過程中對醫生作出實時反饋和診斷提示。
與其他癌癥相比,結直腸癌相對可防可控,與宮頸癌并列為“最可能被消滅的癌癥”。可防可控的關鍵在于早預防、早篩檢、早治療,結腸鏡檢查便是最主要的早篩檢手段之一。
不當的腸鏡進鏡操作可能引起疼痛,甚至損壞腸道黏膜、造成穿孔。
有數據顯示,中國需要35萬名消化內鏡醫師,實際數量不足4萬名,熟練操作者更少,而一名消化內鏡醫師從新手到熟手,卻要經過10年以上的培養和歷練。
小荷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緩解我國消化內鏡醫師短缺,有效解決傳統結腸鏡檢查漏診率居高不下等問題,是研發結腸鏡AI器械及配套軟件的出發點。
“像腸道檢查輔助功能,能在腸腔不可見時協助醫生預測腸鏡所在方向。對一些新手醫生幫助很大。”該負責人強調,“結腸鏡AI輔助診斷軟件是小荷健康的第一個醫療科研項目。小荷健康會將惡性腫瘤作為科研持續攻關的重點項目。”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吳小劍認為,人工智能與結腸鏡結合是目前趨勢之一,如果相關技術大規模投入臨床,將可輔助一線醫生提高結直腸癌、結直腸息肉等病變診斷效率、降低漏診率。
據了解,為支持該項目,國內多家三甲醫院向小荷健康授權50余萬例醫學案例、1400余萬份醫學圖片等數據用于研發。為了解一線醫生的實際需求,研發工程師均在合作醫院實習后才進入實際研發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