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薛嚴
韓國制藥生物工程協會和生物制藥業界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2021年生物制藥企業技術出口共計32單,累計合同規模達13.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08.4億元),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合同規模方面,2021年全年出口項目中,合同規模最大的是在韓國細胞治療領域處于技術領先地位的生物制藥企業GC Cell公司于1月通過美國法人“Artiva”與跨國藥企默沙東簽署的細胞治療藥物技術出口合同,該合同金額達2.09萬億韓元。GC Cell公司與默沙東計劃共同研制用于實體癌的3款嵌合抗原受體NK(CAR-NK)細胞治療藥物。
合同數量方面,韓國大熊制藥公司自主研發的胃食管反流病新藥“非蘇拉贊”(Fexuprazan)的技術出口單數最多,為4單,單一技術出口規模超過1萬億韓元。其中,大熊制藥公司分別與中國的上海海尼藥業、美國的Neurogastrx簽署了規模為3800億韓元、4800億韓元的技術出口合同。
此外,韓國Genexine和LCB等藥企也成功拿下了單筆出口金額超過1萬億韓元的合同。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韓國生物制藥領域得到更多政策保障和支持,這直接促使相關技術出口連續增長。今年8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到2025年每年將培養200名以上的醫學科學家、1萬名臨床試驗專業人才和2000名生物制藥專業人才,構建K-生物實驗室樞紐,規劃尖端產業投資區,在生物制藥方面提供各種激勵政策,以提升相關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