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12月25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北京電影學院承辦的2022年科學跨年系列活動之第九屆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特別放映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沈潔表示,第九屆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是2022科學跨年系列活動的一環。2022科學跨年系列活動的創新就在于科技與文化的跨界融合,這對于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培育未來科學人才,推進對外交流合作,推動科學傳播,有著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建華指出,科技電影作為了解科技文化的窗口,具有普及科學知識、推廣科技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精神的功能。科技界和文化界應該更好的幫助人民全方位的學習科學,包括科學的歷史、科學的極限、科學的影響等。
北京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韓方海表示,2022科學跨年系列活動之第九屆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以中外優秀科技電影為載體,普及科學知識、宣傳科學精神,希望影展能夠繼續匯聚科技電影資源,努力將其打造成世界科技電影展示交流的平臺、推動科技與電影融合發展的平臺、科學思想和科普知識傳播推廣的平臺以及助力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平臺。
北京電影學院副書記、常務副校長胡智峰指出,科技和電影的關系可以說是造就視聽生活、藝術生活、文化生活甚至是人類新文明的重要兩翼。影展由中國科普工作者、電影學者和專家共同探討科技與電影的關系,必定會給活動參與者帶來全新的感受,也會為未來科技與電影的相互推動產生新的啟示。
在科學家、藝術家交流發言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認為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在中國已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科技電影除了視聽的沖擊力和藝術之美之外,其故事性也是滿足觀眾好奇心和興趣的重要方面。為了科學發展與藝術發展,科技界和電影界都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科技電影在內容與形式上對現代生活的貼近和對時代發展需求的滿足。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原局長、科教影視專家劉建通過對自己科教影視作品的創作及中國科教、科技電影發展的回顧,厘清了科教電影、科技電影等概念,指出科技電影的創作要在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的結合中運用藝術的形式更好地反映科學,從而在青少年科普、農村科普方面開拓更寬闊的視野。
著名電影導演、電影教育家謝飛表示,科教電影是電影園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種類,科教電影不能受到市場環境中的“唯票房論”及“明星制”等不良影響,應該堅持普及科學知識、教授科學方法的宗旨,才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科教電影,最終實現教育青年一代并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
歐洲科學電影學院院長沃爾夫岡·哈伯爾重點陳述了歐洲拍攝科學紀錄片的方式以及敘事和媒體形式的新發展。他認為新媒體時代人們觀看科學紀錄片,不再是被一個只陳述事實的全知全能的人教導,觀眾可以與敘事者一起探索,講好故事的原則永遠都是必要的。他表示要經過數年準備、調研、規劃,才能讓觀眾看到精心制作的傳統科學紀錄片對科技傳播具有重要價值。
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至今已舉辦八屆,本屆電影展以“科技致美,影像為媒”為主題,包含特別放映、主題交流、融媒體展映三個部分。活動上,孫嘉翊導演的《星河一葉》進行了特別放映。
本次影展共有來自中國、法國、巴西、德國、希臘、荷蘭、盧森堡、奧地利、西班牙等國家的24部科技影片,包括球幕、巨幕、3D等多種科技電影類型,涉及探索月球、動物萌寵、科技達人、地球演變、神話傳說與外星生命等多種題材。部分科技電影將在活動舉辦期間進行線上集中展映。
此外,本次影展主題交流板塊將于12月26日-29日,以“科技電影的新時代新起點”為主題在線上展開討論。國內外專家將就“新視野:影像中的前沿科技”“新媒介:新時代科技影像的多途徑傳播”“新美學:科學與影像深度融合的新形態”三個子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