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飛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2500萬!2600萬! 2700萬!……” 12月24日,在浙江省農業科創園內,浙江省農科院連線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3.0界面,組織科研人員觀摩2021浙江科技成果線上競價(拍賣)會,隨著公屏上的數據一輪輪刷新,現場氣氛越發熱烈。
本次拍賣會,浙江省農科院共有8項科技成果參與競拍,總起拍價1365萬元,總成交價3314萬元,溢價率高達143%。特別吸引眼球的是,來自該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的成果“優質豬新品群及其生產技術”,經過4家企業61輪競價,以3000萬元的成交價被企業成功競得。
“‘優質豬新品群及其生產技術’包含‘綠嘉黑’種豬330頭和相關知識產權。”浙江省特級專家、省農科院研究員徐子偉介紹,“綠嘉黑”是集國內外豬種優良基因資源進行雜交育種形成的優質黑豬,在肉質風味與生長性能結合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拍賣會現場,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3.0界面。洪恒飛 攝
亟需跳出被動循環 市場呼喚自培優質豬
半個多世紀以來,由原產自美國的杜洛克、丹麥的長白和英國的大白等外來豬種雜交形成的外三元瘦肉豬,以其生長快、飼料轉化率高和瘦肉率高等優勢,占據了國內外商品豬生產的主體地位。
“但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外三元豬的肉質風味已不討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懷念本土豬的風味。”徐子偉說。
依賴引種發展養豬業,就跳不出“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被動循環。因此,培育肉質風味明顯超越外三元瘦肉豬、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豬品種,是我國種豬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今年4月,農村農業部發布的《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提出,將“利用地方豬種與引進品種為素材,培育優質、高效新品種和配套系,滿足市場對優質豬肉需求”列為三大技術路線之一。
然而,自培優質豬是一個難題,純本土品種雖然肉質好,但生長慢、飼料報酬差、瘦肉率低,導致商業開發難度大。生長性能高與肉質風味好,這兩者長期以來難以完美結合。
浙江科技大市場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拍賣會前,“優質豬新品群及其生產技術”成果在網上公示預熱期間,便吸引了多家企業對接報名。
徐子偉介紹,團隊歷時十年,通過實施浙江省畜禽育種專項課題,從獨特的科研視角——優化豬肌纖維類型和肌肉代謝類型出發,對國內外豬種優良基因資源進行雜交與固定,并經6代持續選育,形成了現在的優質黑豬“綠嘉黑”新品,獲授權發明專利。
“綠嘉黑”優質黑豬。浙江省農科院供圖
優化肌肉纖維類型 “綠嘉黑”肉質性能雙突破
如何讓豬長得快、肉還好吃?
“團隊起初專攻營養調控技術,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豬肉的品質風味由代謝類型決定,而代謝類型又受肌纖維的肌球蛋白重鏈亞基類型影響,團隊門小明博士又發掘了決定肌纖維類型分化的功能基因,在此基礎上,我們轉向了優質豬的育種工作。”徐子偉介紹。
據了解,該團隊以肌纖維優化與生長速度為雙重目標,并作毛色遺傳設計,集國內外豬種優良基因資源進行雜交與橫交固定,最終形成的自培優質黑豬 “綠嘉黑”性能指標取得重要突破。
首先,“綠嘉黑”生長性能非常接近外三元豬。常規飼養條件下,“綠嘉黑”達100kg體重日齡約為185天,比外三元豬僅延長15天,比土種豬則縮短100天以上。其瘦肉率約57%,比外三元豬僅低5個百分點,比土種豬則高15個百分點。
其次,豬肉品質突出優異。與外三元豬相比,“綠嘉黑”肌肉纖維直徑降低50%,紅肌纖維含量增加2倍,肉色紅潤、系水力好、肌纖維細嫩多汁、水溶性滋味物質和揮發性香味物質含量高。
“‘綠嘉黑’的這種肌纖維類型利于脂肪均勻滲透,形成俗稱的雪花肉。雪花肉比例高,賣相就好,風味也鮮美。”徐子偉解釋道。
此前,“綠嘉黑”豬肉多次參加過省市級農博會,也曾在杭州多家超市門店上架試銷,受到消費者好評。
“‘綠嘉黑’為實現豬肉‘好吃而不貴’的民生福利打下了科技基礎,有望成為中國豬種業芯片自主創新的一個例子。”浙江省農科院成果轉化部部長湯江武表示,期待通過企業平臺,加快該成果轉化與推廣,促進國家新品種審定,為中國豬種業自主創新探索路子,對改善百姓餐桌上的豬肉風味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