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通訊員 王紅蕾
黑土地被認為是“耕地中的大熊貓”。作為黑土地大省,黑龍江省擁有黑土面積1.56億畝,占東北黑土面積的56.1%。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使之永遠造福人民?如何為黑土保護提供科技支撐?12月23日,全國唯一專門以黑土保護為主要研究任務的科研院所——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正式揭牌啟動。當天還同時在線舉行了東北黑土保護利用與糧食持續生產技術高峰論壇,旨在邀請專家“賦能黑土,把脈龍江”。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娣與黑龍江省對外科技合作中心黨支部書記辛瑞杰共同為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揭牌。
論壇邀請趙其國等11位院士和20位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相聚“云端”,為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的發展“頂層謀劃”,為東北黑土保護利用和糧食生產“把脈會診”,助力黑龍江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論壇旨在發揮地處黑土核心區的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的引領功能,挖掘、聯合國內相關領域科研院所優勢資源,找準黑龍江黑土保護利用存在的關鍵核心問題,構建保護利用黑土的“智庫”和“創新集群”,壯大科技支撐黑土保護力量。
劉娣表示,黑龍江省農科院自1956年建院以來,一直錨定黑土地保護利用關鍵問題,科學整合優勢資源,開展科技攻關,為黑土保護利用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黑龍江省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做出了努力和貢獻。近期,黑龍江省農科院加快推動事業單位改革步伐,整合土壤肥料與環境資源研究所和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組建了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黑土院掛牌是黑龍江省以科技創新支撐黑土保護的重大舉措。
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院長劉杰介紹,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黑土保護利用工作。1979年建立全國最早的黑土肥力長期定位監測站及黑土資源庫。2014年申請獲批黑土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18年發起成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黑土保護聯盟,作為首屆主席單位率先在聯合國發出“保護黑土、投資未來”的“龍江聲音”。新組建的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建有農業農村部東北平原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東北黑土資源與環境保護科普基地、農業農村部耕地保育與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該院研發集成了黑土保育、黑土培育、坡耕地黑土修復、酸化黑土治理等黑土保護利用八大技術模式。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領域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尤其是障礙土壤改良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建議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要以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為平臺,立足中國黑土資源,面向黑龍江省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舉全院之力,筑巢引鳳,用好“智庫”資源,聯合“創新集群”,協同發力,錨定黑土地保護利用關鍵問題,全力開展科技聯合攻關,重點申請建設黑土保護實驗室、黑土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黑土地空間數據中心,強化黑土地保護預警機制和長效機制,實現糧食安全與固碳增匯協同發展。聯合世界其他有黑土的國家,以保障世界糧食和生態安全的戰略高度推進黑土資源保護進程。吸取和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經驗,全面提升黑土質量,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從而提高糧食增產潛力,確保世界糧食安全。
此次論壇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對外科技合作中心主辦,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遙感與信息研究所承辦。會議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來永才主持。
(圖片由常本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