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通訊員 馬彩虹
12月21日,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白沈溝富硒果蔬種植示范園內,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平安)共產黨員服務隊正在迎著零度以下的低溫,檢查種植園內供電設備和用電線路,與戶外的寒意對比,大棚內綠意盎然,種植戶們正忙著育苗、采收。
時下正值冬至,高原東部的農作物并未受季節、氣溫的影響,占地1820多畝白沈溝富硒果蔬種植示范園內,555棟溫棚特色農業迎來了豐收期,在電力+溫棚農業模式的帶動下,高原特色農業正發生著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幾天紫長茄、西紅柿等葉菜類和人參果、葡萄等水果類產品正在采摘,銷往全省各大農貿市場,每天約有7.6噸的果蔬搬出園區,雖是冬季,棚內溫度與春夏差別不大,部分大棚還配備了2千瓦的冬季增溫器?!逼桨矃^蔬菜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劉維文說。
上午10點前,園區的溫室大棚保溫卷簾幾分鐘內被全部掀開,大棚外21.6公里的配電線路和500多基電線桿整齊的將每個大棚連接起來,清潔能源、綠色蔬菜,特色農業讓白家村和沈家村今非昔比。
12月21日,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平安)共產黨員服務隊在海東市平安區白沈溝富硒果蔬種植示范園,檢查園內供電設備和用電線路,護航農戶冬季“菜籃子”。馬彩虹 攝
溫棚間的小道上,農戶們正忙著在溫棚里作業,這些溫棚都用上了1.5千瓦的自動卷簾機,只要抬手合上電閘,幾分鐘便能完成以前幾十個人一早上的工作量,省時省力還省錢?!艾F在拉、放卷簾,幾個人就夠了,每天兩次卡點收放溫棚卷簾,這兩個時間段也是集中用電的高峰時段,用電稍有耽誤,幾小時內一個大棚一年的收入就沒了,大棚與電看似關系不大,實則直接影響農戶收入。”劉維文說。電力帶來的便捷也改變了農戶的種植習慣。
就在服務隊檢查棚內灌溉用電設備時,劉維文介紹了溫棚中的設備——“智能溫室大棚控制系統”。通過互聯網技術,這個系統將溫棚的空氣溫度、土壤水分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并針對大棚內溫度、濕度的變化,及時用電加熱、澆灌。如今,溫棚里有提高溫度的加熱器、方便灌溉的水泵滴灌技術,將農戶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關注果蔬長勢和質量?!斑@里土地富硒,果蔬銷量非常好。葉菜類每個大棚每年可收入2到3萬元,水果類每個大棚年收入4到5萬元?!鞭r戶王明德說。
據了解,2022年,海東市平安區白沈溝富硒果蔬種植示范園將打造成全省精品果蔬種植園區,計劃建設2個全玻璃式的智能溫棚,溫棚對安全用電的要求逐漸升高,國網海東供電公司也讓供電服務更加智能化。該公司搭建地區配網自動化系統,逐步實現了轄區內的農配網遙信、遙控功能,縮短了線路巡視時間,加快了搶修、處理速度,提高了線路的供電可靠性,配網運行更加靈活、安全、智能,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