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12月22日,教育部圍繞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睡眠時間管理成效逐漸顯現,學生睡眠管理得到學校和家長的普遍重視。
此前,教育部黨組將“五項管理(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列入了部黨組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事項。在睡眠管理方面,對“3個時間”作了規定,包括中小學生每天必要睡眠時間(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以及與這個時間密切相關的學校作息時間、學生就寢時間。要防止干擾,落實3個“中斷機制”,要求作業、校外培訓、網絡游戲都要為保障學生睡眠“讓路”。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教師要加強分析和輔導,積極幫助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學生。
呂玉剛表示,全國98.7%的學校建立了睡眠狀況監測制度,96.1%的小學和97.4%的初中上午開始上課時間做到“小學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規定要求,少數地區因為時差原因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作息時間。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問卷反映,秋季學期有76.2%的學生睡眠時長達到或接近“小學10小時、初中9小時”的規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關調研結果有較大提升,有的學校還提供了午休時間和條件??傮w上看,睡眠時間改善取得了積極成效。
呂玉剛還特別提醒,落實“五項管理”特別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在睡眠管理方面,家長首先要了解科學的睡眠知識,提高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而且,要督促孩子按時就寢。“我們提倡家長與孩子一起制訂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家長要從孩子的精神狀態、自我感受等方面評估,了解他是不是睡足了、睡好了。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就要以適當的方式督促孩子按時就寢,做到不熬夜?!奔议L也要關注孩子睡眠質量。呂玉剛說,家長在晚上時間或者孩子的課余時間也要盡可能多陪伴孩子,統籌指導孩子用好回家后的時間,要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煉,營造溫馨舒適的生活就寢環境,確保孩子身心放松、按時安靜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