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12月19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由西寧永正鋰業有限公司研發的吸附法鹵水提鋰技術成功通過評審。
專家組認為,該技術可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運行成本,對我國高海拔地區硫酸鎂亞型鹽湖低品位鹵水提鋰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隨著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和移動能源等產業的大規模應用,鋰及其化合物需求急劇增加,鋰已成為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新興綠色能源金屬。
“我國已探明鋰資源總量相對豐富,約占世界總儲量的7%,但受資源品質和提鋰技術的制約,開發利用程度低,致使我國碳酸鋰、無水氯化鋰和高純金屬鋰長期依賴進口?!蔽鲗幱勒嚇I有限公司李亦然博士指出。
鋰礦石和鹽湖鹵水是提鋰的主要原料,我國鹽湖鹵水鋰資源約占全國鋰資源儲量的80%,其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李亦然說:“在低鋰離子濃度的原鹵中提鋰,吸附法是目前唯一的規模化生產技術,但顆粒吸附劑結合吸附塔的傳統工藝尚可進一步優化。”
永正鋰業研發團隊針對低鋰含量的鹽湖鹵水創造性地提出了粉體吸附鹵水中鋰的分離技術。該技術將傳統的顆粒吸附劑結合固定床技術改進為粉體吸附劑及粉體分離工藝。
李亦然介紹,相比傳統吸附技術,粉體吸附法鹽湖提鋰技術在吸附段工作效率、解吸液品質、構筑物及工藝簡易化程度、生產連續性及一次性投資、淡水用量等方面均具較大優勢。也就是說,粉體吸附法鹽湖提鋰技術相對傳統吸附法能大幅降低鋰鹽的生產成本、降低固定投資、提升產品品質、提高鋰的收率,可實現低濃度原鹵水的提鋰。
2021年8月,由西寧永正鋰業有限公司、西藏國能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東華理工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西藏阿里建成了碳酸鋰吸附段中試生產線,連續穩定運行近3個月。
專家組評審意見認為,該項目成果可大幅降低碳酸鋰產業化投資成本,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