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珍妮 謝 濤 科技日報記者 張 強
11月25日,雨夜,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安亭院區急診科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這位九旬老人是長津湖戰役的親歷者,當年曾是一名炮兵排長,是受人尊重、敬仰的英雄!
老人入院前半小時突發言語不清、口角歪斜,伴有右側肢體偏癱,腦卒中癥狀持續存在無緩解。家屬發現后迅速撥打120,緊急送至該院急診。急診預檢接收到患者后,立刻通知神經內科,在急診科、檢驗科、放射科等多學科緊密配合下,開啟綠色通道,20分鐘就完成了檢查。經神經血管組醫生全面評估后,明確該患者為治療時間窗內急性腦梗死,暫無需神經介入取栓治療,可予以靜脈溶栓。獲得家屬同意后,5分鐘內便開始為他進行靜脈溶栓治療。
在接受溶栓治療十分鐘后,老人右側肢體無力癥狀開始出現緩解,溶栓結束后,他的右上肢便可持物、右下肢也可以抬離床面、抵抗重力,言語含糊亦出現好轉,豎起大拇指對大家說了一句:“是你們救了我!”
老英雄脫離危險后,急診科搶救室醫護人員密切關注溶栓后的病情改變,直至他次日入住神經內科病房。神經內科病房醫護團隊接到患者后,迅速銜接治療。在完成溶栓治療24小時后,各相關科室對老英雄全面開放綠色通道,當天就完成了所有相關檢查。
經過14天的治療,這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長津湖戰役的老戰士恢復如初,四肢活動靈活,談笑風生,精神抖擻。他對醫務人員說:“我就是相信咱部隊醫院!”
記者了解到,腦卒中目前已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其中,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腦梗死,占到卒中比例的80%左右。急性腦梗死發生后,會有一部分腦組織發生不可逆轉的壞死,導致患者發生肢體癱瘓、語言障礙等癥狀。而部分患者在梗死核心區周圍還存在一部分處于缺血狀態、及時救治還可以恢復功能的腦組織。這也就是靜脈溶栓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靜脈溶栓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使血管再通的最有效救治措施之一,但它具有很強的時間依賴性。在急性腦梗死發生后的3-4.5小時內,經過嚴格的影像、血液等相關檢查和專科醫生評估和篩選后,越早開始獲益越大,出血等風險越小。因此,當出現單側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口齒不清等常見急性腦梗死癥狀時,應該盡快去附近有溶栓條件的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