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16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冬蟲夏草、枸杞、唐古特大黃等十八種中藏藥材為青海省主要道地中藏藥材即“十八青藥”。此舉旨在加強青海中藏藥材資源保護利用,進一步發揮自然條件優勢和資源品種優勢,形成青海道地藥材特色產業,推動中藏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青海省林草局聯合省衛生健康委、省藥品監管局等單位啟動了青海省“十八青藥”認定工作。經相關部門、科研單位和專家推薦審核,該省林草局、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廳等九個單位共同認定冬蟲夏草、枸杞、唐古特大黃、青貝母、秦艽、羌活、麝香、鎖陽、沙棘、獐牙菜(藏茵陳)、黃芪、紅景天、甘松、當歸、水母雪蓮、鐵棒錘、川赤芍、西南手參等十八種中藏藥材為青海省主要道地中藏藥材即“十八青藥”。
青海獨特的高原冷涼性氣候孕育了種類豐富、獨具特色的藥用植物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為藥用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勢條件,高寒缺氧、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等自然特點也使青海分布的中藏藥用植物表現出資源類群多樣、特有資源不可替代、功效作用顯著等資源優勢和特點,是國家道地中藥材重要的產業地之一。青海野生中藥材主要為冬蟲夏草、唐古特大黃,冬蟲夏草產量每年為110-150噸左右,唐古特大黃以采種為主。人工種植中藏藥材全省監測和統計面積為333.7萬畝,其中枸杞種植面積74.8萬畝,沙棘種植面積241.32萬畝、占全國沙棘總面積的8%,大黃、黃芪、當歸等其他中藏藥材17.58萬畝,是全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地區和有機枸杞生產基地,是全國沙棘產業發展重點省份之一,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當歸、黃芪集中種植區。青海藥用動物養殖目前以麝類為主,白唇鹿、梅花鹿、藏雪雞等養殖共同發展,全省養殖基地28個,其中林麝養殖基地9個,養殖規模462只,麝香產品供不應求。
“冬蟲夏草產區面積達7000萬畝,年產量100噸左右、產值180億元,產量占全國冬蟲夏草總產量的60%以上,占全球冬蟲夏草總產量的50%以上,全省300多萬農牧民從冬蟲夏草產業發展中受益?!鼻嗪J×植菥贮h組成員、副局長鄧爾平介紹,近年來,青海省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政策舉措,全力推進青海道地中藏藥材產業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重點建設道地中藏藥材種植基地、道地中藏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中藏藥材加工基地等。安排種苗示范基地10處、種植示范基地400處、初加工項目6個,青海已成為全國第二大當歸、黃芪集中種植區。在全國率先啟動有機枸杞基地認定,全省有機枸杞基地面積近20萬畝,獲得各類有機產品認證面積近13萬畝,青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區和有機枸杞生產基地。
科技支撐,令青海省“林”字號產品不斷提升產品價值。青海制定有機枸杞基地認定辦法、技術規程等14個標準,實施技術推廣項目30個,建立152名專家組成的林草產業專家庫。開展實地調研和實用生產技術指導,解決青海中藏藥材種苗依賴引進、種苗質量差、當歸抽薹嚴重、枸杞病蟲害等問題,實現了中藏藥材種苗自育自足。
鄧爾平還介紹,2020年包括中藏藥材產業在內的林草特色種植產業支付各類勞動報酬約7.97億元,帶動就業人數20.6萬人,帶動周邊農戶5.2萬戶16.5萬人,中藏藥材種植已成為種植地區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青海省主要道地中藏藥材新聞發布會現場。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