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徐大華 劉京富
畝產29234.4斤!這是山東省安丘市大桃園村大姜種植戶劉京元今年的大拱棚種植大姜的畝產量。憑借這一產量,他摘下了“大拱棚姜王”的桂冠。與他一道獲獎的還有該市凌河鎮皂角樹村劉衛忠、輝渠鎮朱家河村朱增春,后者分別以畝產21051斤和墩重10.06斤摘得“露天姜王”和“單芽姜王”桂冠。
12月12日,出現在第四屆中國山東(安丘)大姜文化節暨第十一屆“綠旺達杯”姜王大賽頒獎典禮上的這一鏡頭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科技加持下的大姜種植產量“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再次奪得大拱棚畝產冠軍,劉京元一臉興奮。連奪冠軍,有何秘訣?劉京元向記者透露:關鍵是要多施有機肥并用心管理。他表示:“雖然今年市場價格不好,但對種植戶來說影響不大,因為一般都是儲存到姜窖里,等待轉機。我明年還得種七八畝。”
隸屬于山東省濰坊市的縣級市安丘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示范區、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優秀示范市,也是中國知名的“姜蒜之鄉”,安丘大姜是其標志性農產品。
記者了解到,安丘種植大姜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最近幾年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年總產量160萬噸以上,種植面積、產量分別占到全國的7.1%、10.3%。該市以大姜為原料的加工出口企業400多家,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歐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11屆姜王大賽的舉辦,該市已累計發展科技示范村767個、示范戶22516個,年增產大姜12.7萬噸以上,畝增產2000斤以上,為農民增加收入約7.2億元。
另據了解,大賽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跟濰坊綠旺達公司合作“有機奶肥和土壤改良等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簽約,舉辦主題為“有機奶肥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綠色農業健康發展”的鄉村科技論壇,助推大姜產業發展。
三位冠軍的脫穎而出不容易。據了解,大賽組委會組織專家團對報名參賽的6000多家種植戶的大姜進行測產,最終選出了冠軍。
連續兩屆捧起大拱棚姜王獎杯的安丘市輝渠鎮大桃園村劉京元心里樂開了花。
(大姜文化節組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