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單倩瀾
12月10日,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研討會在重慶大學召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近50所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分享綜合改革成果和經驗。重慶大學作為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構建了立體式“三全育人”體系,將育人工作融入校園生活各方面。
10日,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研討會在重慶大學舉行。單倩瀾 攝
近50所高校參會 交流“三全育人”經驗
據了解,全國首批和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部分承建單位以及重慶市“三全育人”相關建設高校參與本次會議。交流發言環節,重慶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貴州大學、云南大學等線下參會高校,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線上參會高校先后交流發言,就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以來的特色做法和工作經驗做深入交流研討。
“大學旨在培養最好的鋼坯、最好的原木、最好的沙土。”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從育人為本出發,詳細講述了大學思政課程的新標準,并提出對思政課程老師的新要求。他指出,思政課程老師要用傳統文化、情懷文化、專業文化去感染學生,點亮學生夢想。
貴州大學校黨委副書記令狐彩桃介紹,貴州大學積極構建“五線譜”格局,打造“三全育人”特色。構建實踐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務育人的四大新模式,并實施相應的行動,如組織上百支隊伍、上萬名學生扎根在貴州的農村,用實踐培養出健康、積極、全面發展的學生。
“當下的學生大多是直接進入國家‘強起來’的階段,對我國‘站起來’和‘富起來’了解不夠深入。”云南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李建宇表示,云南大學通過理論學習、外出游學等途徑著力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中國、認識世界。目前,云南大學已有近50%的學生參與對外交流項目以及研學活動。
清華大學黨委學生部部長白本鋒通過線上發言,介紹清華大學通過“三抓三促”的工作思路,逐步建立起“三全育人”的有效體制機制,以及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創新推動導學思政的舉措。
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重慶大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區展廳、立德樹人館、舍區書屋、學生食堂等場所,實地了解重慶大學“三全育人”舉措和成效。
重慶大學構建立體式“三全育人”體系
“通過充分整合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重慶大學建立‘六大育人陣地’以及‘十大育人體系’,構建立體式、貫通性的‘三全育人’體系,實現全方位育人。”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旭介紹,此外,學校通過挖掘各類課程的育人元素和制訂各個崗位的育人職責,培育一批“名師工作室”,落實全員育人。實施“計劃—實施—檢查—改進”育人質量管理方法,將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開學后的“啟航計劃”、畢業前的“遠航計劃”等環節,達到全過程育人。
學生正在重慶大學為推進“三全育人”建設的育人陣地之一“蕙風齋”中學習。單倩瀾 攝
據了解,重慶大學“六大育人陣地”包含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宿舍、食堂、場館六處,并且建設綜合改革示范區虎溪校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將育人工作延伸至全校。例如,在學生公寓園區內建有五個舍區書屋。每個書屋根據就近入住學生的學科專業投放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生可以在此借閱和歸還圖書。
“自習可以不用去圖書館了,宿舍樓下就有書屋,環境優雅又方便。”就讀于重慶大學化學專業的大二學生張億韻感嘆,這就是重慶大學書屋的魅力,到處彌漫著書香,常常座無虛席。
除了書屋,在滿足師生高品位多樣性的就餐需求基礎上,重慶大學充分利用5個食堂的空間打造除教室和圖書館外的“育人第三空間”,規劃自習區、研討區、創意空間區、休閑交流區及學生活動區,滿足學生就餐之外學習、交流、會議、研討等需求。
王旭表示,近年來,重慶大學育人平臺和資源進一步拓展,“三全育人”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學校作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之一通過驗收,成功創建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承建單位,入選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網絡育人精品項目。